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同舟共济民族情
——乌鲁木齐维吾尔族医护人员抢救“7·5”事件伤员纪实
作者:新华社7月13日发
  “担架!”“抬病人!”“手术!”——从 “7·5”事件发生起,乌鲁木齐市各大医院就在这样急切的呼喊声中,开始一场抢救生命接力赛。
    在与死神展开的生命争夺战中,记者耳闻目睹了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伤者的感人事迹,他们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之歌。
    “四五只手电筒照在我的头上,医生紧张地进行着手术,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头上缝了24针。”湖南籍打工者范全江说,“我现在好多了,感谢这里的医生。”
    5日晚,太阳西沉。“20多名群众惊慌失措地向医院奔来,后面是追打他们的暴徒。”维吾尔医医院保卫科科长艾来提·依塞克回忆说,“我们迅速打开大门,把他们拉了进来。”
    同时,医护人员纷纷请战救治伤员。突然,整条街停电,医院无法正常工作。可是,有15名伤员需要救治,其中8名伤情危重。怎么办?
    医院的应急手电筒不够。“即使做个简单的头部伤口缝合手术也需要四五只手电筒才行。”皮肤科主任吐尔逊·吾甫尔说。没想到,需要手电筒的消息传到家属院后,离退休职工及医生们的家属主动收集并捐来了手电筒。
    副院长玉素甫·买提努尔告诉记者,在这家维吾尔族职工超过98%的医院,有的医护人员连续救治了40多个小时。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保住了15名伤员的生命,其中8名重伤员因为救治及时,生命体征平稳。
    维吾尔族医生:走了3个多小时才赶到医院
    记者见到维吾尔医医院重症监护室负责人尤努斯时,他正在查看伤员的伤情。事件发生时他正在家,与医院怎么也联系不上。焦急中他来到医院,因为他预感到这场暴力犯罪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离家没走多远,尤努斯就发现市区实行交通管制了。街上冒起浓烟。于是他决定步行。尤努斯一边快速地走,一边躲避着暴徒,整整用了3个多小时才走到医院。
    就在尤努斯赶往医院时,维吾尔医医院派出了救护车去接急症科主任哈力旦·夏依艾合买提,没料到,在返回途中遭遇暴徒。哈力旦·夏依艾合买提和司机迅速“逃”走,他们跑了40多分钟赶到医院,并迅速投入抢救工作中。
    自治区人民医院是“7·5”事件中收治伤员最多的医院。5日晚8时许到9时许,仅一个小时就收治伤员超过120人。
    第一个伤者送来了,外科医生阿布力克木·马合木提迅速地为伤员包扎止血、检测生命体征。没等他将伤员分流,成批的伤员不断被送来。
    “整个晚上我都在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包扎止血、分流伤员、安排送往各个科室,直到6日上午10时,伤员减少后,我才喘口气。”
  夫妻双双战斗在救治第一线
    茹克亚·卡斯木是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她和丈夫包尔汉双双战斗在救治第一线。
    5日晚8时,包尔汉到医院接茹克亚·卡斯木回家,车刚开到二道桥,就遇上暴徒。这时,她接到医院电话,让她立即返回。
    由于伤员太多,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茹克亚·卡斯木一边组织安排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前来支援,一边对伤员进行伤情鉴定和分类。由于床位严重不足,她又协调把其他病房腾出来,供急救中心使用。
    “我根本没时间管丈夫,可我看见他也没闲着。”茹克亚·卡斯木说。当时正值伤员送达高峰期,包尔汉主动帮助推送伤员。“我俩多次碰面,但忙得连招呼都顾不上打。”茹克亚·卡斯木说。
    包尔汉说,“看到越来越多的受伤群众被送到急救中心大厅,心里特别难过”,“我跟医护人员很熟,对各科室、病房的位置也较熟悉,所以我决定帮一把手,当一回志愿者”。
    据新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介绍,目前,乌鲁木齐仍有许多医护人员为了抢救受伤的各族群众的生命,坚守在岗。 (新华社7月13日发)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同舟共济民族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