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子如生
作为一名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子,我觉得似乎不是十分困难,每每和学生交谈均能心平气和,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说理透彻,事半功倍。许多学生毕业后仍然和我保持联系,遇到什么事也愿意和我谈心,交换看法,每次都是困惑而来,满意而归。 然而,作为一名父亲,我却不太称职,让许多人不理解,我自己也颇感困惑。面对学生的得心应手与面对儿子的束手无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儿子学习成绩的下滑,逆反心理的加重让我忧心忡忡,夜不能眠。 有什么良策能改善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促进儿子的学习呢?在又一次与儿子激烈争吵之后,我痛定思痛,似乎有所顿悟:在面对学生时,我是以教师的身份和心态与学生交谈,潜意识受到师德约束,故能冷静平和对待学生,而在学生眼中我是老师,又平易近人,故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导。在面对儿子时,我是以父亲的身份和心态,以家长的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态度教育儿子,稍有不如意就情绪激动,大声呵斥,甚至打骂,就很容易引起儿子的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望子成龙心切,灌输成人思想,经常提高要求,有拔苗助长之嫌。我想,这个问题困扰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可以说是许多人家庭教育的通病。 虽然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但是要真正解决问题也需要好的对策和平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上看到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取写父子日记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这使我茅塞顿开,于是找来一个崭新的日记本,开始了用父子日记的形式教育孩子的试验。 把语言化成文字来交流,果然有许多妙处,因为无论你多么生气,在写日记时要组织文字,必经过一番思索,斟字酌句,火气就会不知不觉中消了,所以不会激化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即使孩子当时不看,过一段时间也会阅读的;在日记中讲理时可以用故事、警句、典型事例,讲理透彻,更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日记中指出孩子的错误时,会就事论事比较客观,不会口不择言翻旧账,每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日记中教育孩子,孩子也可以写给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对症下药,双方敞开心霏进行感情交流,更容易打动孩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家长和孩子可以经常重温父子日记,细细研读,一次书写,终身受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实教育孩子只要保持平常心,把他当成自己的一名学生就可以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如今才明白:爱子如生。 如今,儿子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对父母也很孝顺。原来,经常督促儿子去学习,而且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却需要时时提醒儿子:该休息了! (陈立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