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中国成立的60年里,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感受着祖国的温暖与力量。家与国总是紧紧相连,一个家庭的变迁,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的进步。从今日起至9月底,随州日报·鄂北都市每周刊发“打开您的家庭相册”系列图片报道,以普通群众的家庭相册里的新老照片,反映生活与时代的变化。
▲1970年,邹守明(后排右)送大哥去参军。戴上黄军帽,背上黄挎包,时髦极了。
▲1984年,邹守明和一位“女同志”合影,原来这是一位侦察兵男扮女装。
▲1968年,邹守明(后排左二)一家三代人的全家福。当时,手捧红宝书,悬挂毛主席画像是照相时必备的程序。
▲1991年,邹守明(右一)和叔叔(一退伍老兵)、弟弟、妹妹、女儿合影,难得的是四人全部都是军人。兄弟姐妹三人穿军装的合影至2009年仅此一张。
▲1977年,时任某师侦察连班长的邹守明骑着部队里的摩托车。
当邹守明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厚厚的相册,他仿佛又翻开了那段过往的历史,“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代献给了军队,我无怨无悔。”
在这本相册里,一百多张照片记载着邹守明21年的从军历程。1954年,邹守明出生在府河镇一个农民家庭,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可也是一个不普通的军人世家,3代人之中就出了8名军人。在父辈和兄长的影响下,邹守明从小就对军人怀着一种莫名的崇敬之情,立志长大要当一名优秀的军人。在那个年代,穿着一身绿军装就是最时髦的事,邹守明穿着叔叔和兄长们的军服,在学校里常常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1974年,邹守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侦察兵,作为部队里的特殊兵种,邹守明体验到别的兵种没有的乐趣,比如专门为侦察兵配置的摩托车,就让他好好的过了一把瘾,而那时在随州老家买得起摩托车的没几个。在部队里,邹守明挥洒着青春、汗水和热血,在部队里表现突出,曾荣立三等功三次,并被授予少校军衔,担任正营级干部。
1995年邹守明转业回到随州,在市棉花中转站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2002年棉花中转站破产),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闲不住的邹守明开始在白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一直为地方建设积极做出贡献。他说“新中国成立60年了,国家强盛了,人民日子也越过越好,想到自己为保卫祖国尽过力,我很自豪!”(邹守明提供图片王松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