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回应“工资收入数据”质疑
工资增幅9年来最低 政策性增收突出
新华社8月6日电 上半年全国职工工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发布后,社会上对其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提出了质疑。国家统计局6日就此召开通气会,局长马建堂和三位专业司司长进行了详细解释。 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638元,同比增长12.9%。 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指出,上半年职工工资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1个百分点,为2001年以来最低,说明工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上半年教师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速快于企业。冯乃林介绍,教师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同级别公务员工资的政策出台后,上半年教育行业平均工资增长了16.1%。 数据显示,上半年机关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为15.1%,事业单位增速为14.7%。冯乃林指出,政策因素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 按照国家关于 “事业单位从2008年5月起兑现绩效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补发”的有关规定,各地一般从去年底或今年初落实,大量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和中小学教师陆续增加、补发工资,从而带动工资较快增长。同时,从前年开始的规范津贴、补贴的工资改革,各地市县真正落实到位也一般是在去年下半年或今年上半年。 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上半年同比增长11.9%,增速低于全国平均。特别是就业人数较多的制造业,平均工资的增速只有8.8%。 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56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4.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魏贵祥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是近六年来最低的,这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冲击。 对于社会上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个人所得税增速的质疑,魏贵祥说,不能简单进行对比。因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国家对存款利息所得和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暂免个人所得税,转移性收入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一些低收入居民即使收入较大幅度增加仍在起征点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