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汉独立旅南征北战
作者:陈晓林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本报自即日起,开辟《红旗插进随州城》专栏,选择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随州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军事事件和政治事件进行系列报道,与读者朋友一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推动发展,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 解放战争时期,一支以随南山区为大本营的英雄子弟兵——江汉军区独立旅南征北战,解放了随县城、应山县城、荆门县城等数十座县城,为湖北、四川全境的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7月中旬,记者采访了我市75岁的党史专家余题铭和在市军队休干所休养的83岁离休团职干部、原江汉军区老战士郑立炎,回顾了那一段光荣的岁月。 “提到江汉军区的部队,为什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独立旅呢?因为独立旅是军区主力部队、野战部队,大仗、恶仗少不了他们。”余题铭说。 三里岗新寨战斗—— 打响鄂中鄂北反内战第一枪 解放战争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两支江汉军区独立旅。中原突围前的,称为前江汉独立旅;之后重组的,称为后江汉独立旅。现在一般提到的江汉独立旅,多是指后江汉独立旅,因为她存在的时间长,战功更显赫。但前江汉独立旅在随州也有值得一提的重要战斗,那就是打响鄂中鄂北反内战第一枪的“三里岗新寨战斗”。 1945年9月16日,中共鄂豫皖中央局和鄂豫皖军区(后改为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成立,下辖鄂东、江汉、河南三个区党委和军区。同日,江汉军区在随南三里岗成立,贺炳炎(湖北松滋人,1955年授上将军衔)任司令员,兼任独立旅旅长,张秀龙 (湖北沔阳人,1955年授少将军衔)任副旅长(后任旅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湖北省保安第六纵队奉命整编后移防新疆,留下140余人驻扎在三里岗新寨,守护这里的弹药库和军用物资。江汉军区决定乘机集中兵力,拔掉大洪山地区的这颗“钉子”。 新寨位于三里岗西南约8公里的大洪山主峰东侧,寨上有草、瓦房51间,其中40多间装满枪支弹药。江汉独立旅根据大洪山游击支队的侦察,决定分三路进击:一团和游击支队为攻寨主力;二团、三团分别在外围阻援。10月8日清晨,一团和游击支队开始攻击南寨门,因敌军火力配备强、工事坚固,一天6次进攻均未奏效。次日,江汉部队乘敌吃饭之机,一举攻破南炮楼。抢攻东炮楼的一个营组织爆破队,从西面炸开炮楼,毙敌7人,俘敌30余人。两面炮楼的失守,使新寨之敌完全陷于孤立境地。 10日,独立旅切断水源,展开政治攻势。独立旅还释放一名被俘的敌军炊事员,由其带回劝降信。11日,敌人开门投降。这次战斗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银元和其他军用物资,补充了我主力部队军需。战后,贺炳炎在三里岗街南头主持召开了2000多军民参加的庆功大会,表彰作战有功人员。 1946年6月,中原突围开始,江汉军区部队掩护南路部队突围到鄂西北,组成了鄂西北军区和鄂西北区党委,前江汉军区及其独立旅番号自然撤消。 “浴火重生”—— 中原突围后重建江汉独立旅 1947年12月6日,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东进的晋冀鲁豫野战军12纵队和中原独立旅在黄安县(现红安县)华家河胜利会师,奉命组建了新的江汉军区,军区由赵基梅任司令员(病逝后张才千接任),刘建勋任政委。军区下设三个军分区(洪山、鄂中、襄南),直辖一个独立旅,旅长吴世安(河南新县人,1955年授少将军衔)。 12月17日,区委机关和军区部队顺利到达随南洛阳店、贯庄;19日到达三里岗尚店,司令员赵基梅病逝,年仅38岁。24日,进驻洪山双河周家大湾。一路上,江汉独立旅和军区其他部队势如破竹,于20日解放京山县城,23日攻克钟祥县城。1948年1月7日,独立旅和第一军分区(洪山)基干团攻克随县城,俘获国民党少将何师尹、周齐镇及其部属1400余人。至1948年4月,共解放随县等16座县城和广水、沙洋等150多座重要集镇,军区部队和解放区不断扩大,为解放大军渡江作战建立了后勤基地。 江汉军区在随南重建后,不断吸收地方武装。当年22岁的三里岗尚店区中队队员郑立炎申请参加解放军,成为了第一军分区(洪山)警卫连通讯一排一班战士,军分区司令员是夏世厚(河南省固始县人,解放后曾任湖北省副省长)。郑立炎介绍,独立旅是主力部队,但军分区部队也经常协助独立旅作战,担任吸引敌人、设伏打援等任务。有一次,他们配合独立旅在宜城县南营官庄村作战,消灭敌人二三百人,但他们所在的连也牺牲了好几名战士。其中战友熊传恩在进攻敌人土堡垒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8岁。看到战友倒下后,郑立炎在3挺机枪的掩护下,将烈士遗体背了回来。 人民军队是一座大学堂,郑立炎和独立旅的战友们一样,战斗间隙,踊跃开展大练兵和学文化活动。凭着在部队学习的基础,解放后郑立炎考上了长沙步兵学校(后改长沙政治干校),成为了一名有文化的军官。 英勇善战—— “荆门战役”活捉敌中将军长 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1949年1月,江汉军区从三个军分区各抽调一个团,组建了独立第二旅,吴世安改任第二旅旅长。独立一旅旅长由李人林(湖北天门人,1955年授少将军衔)接任。 1949年2月,江汉军区决定集中两个独立旅和当阳等3个军分区的部队共12个团,进攻以国民党79军为主力的鄂中重镇荆门守军。 时任独立二旅政委的罗通在其回忆录中称:2月4日,国民党空军向79军军长方靖提供的侦察情报使其傻眼了,空军情报显示:除集结于荆门周围的解放军外,在宜城附近有两三千人,乐乡关方面有五六千人,石桥驿方面有三四千人。解放军投入荆门战役的,应在3万人之上。其实,空军情报说的宜城、乐乡、石桥等方面的人,全是解放军支前的民工;正规部队12个团其实只有2万余人。 敌人得到错误消息,倾巢出动,实行集团突围,没有战斗队形,成百上千蜂拥而来。 独立二旅旅长吴世安下达全线出击的命令。疲于奔命、一天没有吃饭的敌人在炮火打击下,呼天抢地,停止了反击。解放军战士高喊:“蒋军士兵兄弟们!不要乱跑了,山上山下全是解放军,你们跑不了,缴枪吧,我们优待俘虏!”敌人听了,坐的坐,躺的躺,几千人黑压压的一大片,鸦雀无声。 此时的方靖一面命令组织兵力抵挡,一面择机逃命。独立二旅八团四连的几位战士,发现公路上有一辆急驶的美式吉普车,立即闪到吉普车前面,喝令:“不准动!”说完把方靖从吉普车里拖了出来。 2月7日,荆门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歼敌8980人,是江汉军区组织参战部队最多、作战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两天后,国民党中将军长方靖等300多名被俘军官被押往江汉军区驻地——随西双河周家大湾。 后来,江汉军区独立旅部队还参加了解放武汉、宜昌、沙市等地的战斗,并进军四川,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战斗。 1949年5月30日,按照中共中央华中局、华中军区命令,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改为湖北省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二旅改为湖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至此,江汉独立旅完成了其光荣的历史使命。 (本报记者 陈晓林 通讯员 张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