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珍惜生命 远离毒品
作者:王松

  阅读提示
    近年来,吸食毒品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它不仅给吸毒者本人带来了极大危害,通常还和违法犯罪、艾滋病等一系列危及社会稳定的有害行为紧密相连。有人说,“吸毒,吸进去的是白色粉末,吐出来的却是自己的生命。”面对全市日益严峻的毒品违法形势,公安机关大声呼吁“请市民们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毒品魅影 就在身边
    8月3日晚,随州市曾都区公安分局根据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组织100余名民警,对辖区的公共娱乐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在曾都区一酒吧一举抓获吸食K粉的违法人员10名;在东城一娱乐城抓获吸毒违法人员13名,当场收缴K粉16袋和部分吸食工具。目前,辖区派出所对这两家娱乐场所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办理责令停业的相关法律手续。
    记者从公安机关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随州吸食毒品人员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公安机关不断组织警力,加大打击力度,共处罚吸食毒品违法人员132人,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4名。虽然全市公安机关民警做了大量禁毒工作,但受国际和国内毒品违法犯罪形势的 “流行性感染”、外出打工人员进行吸毒贩毒活动、娱乐场所不断兴起并由此带来新型毒品等多方面的影响,全市毒品违法形势仍不容乐观。
    据调查,我市吸毒者主要以吸食K粉和麻果为主,其吸食方法大同小异。吸食K粉是将少量K粉放在锡纸上,直接用吸管吸到鼻腔内。吸食麻果是将麻果碾碎,将碾碎的粉末放在锡纸上,火烤后,用吸管吸食蒸发的烟雾。一袋K粉大概100元左右,一颗麻果大概200元左右,都可供多人吸食。吸毒者大多积聚在娱乐城、KTV、酒吧、宾馆等公共娱乐场所进行。
    曾多次参与清查行动的民警小张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在闪烁的霓虹灯下,伴随着强劲的有节奏的音乐,吸毒者们或忘乎所以,疯狂地蹦跳着,或处于恍惚状态,东倒西歪地躺着,或作飘飘欲仙状,晃来晃去,房间内一片狼藉,乌烟瘴气,一进去就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作呕。
  
  一朝吸毒 终生戒毒
    可能很多人觉得,尝试吸一次,也不会那么容易上瘾,就是上瘾了,只要下定决心,一定可以戒掉。可事实上,要彻底摆脱毒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谓是一朝吸毒,终生难戒。
    8月6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吸毒者小何的母亲,一提起这个“不孝子”,老人泪如雨下。
    “就是因为他,我的头发都白完了啊!”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在市区一家机关工作,家庭条件本来还算优越。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随州,也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因为工作努力,很快得到领导重用,后来娶妻生子,算得上是家庭、事业双丰收。如果不是染上毒瘾,32岁的小何该是多么的春风得意。
    可是老两口对儿子满怀的希望被无情地击碎了。有一次小何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在朋友的怂恿下,一时好奇吸食了毒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积蓄被挥霍一空后,他就找父母要,很快家里人都知道他染上了毒瘾,不再给他钱,他就四处找亲戚朋友骗、借钱,最后,被送进了戒毒所。过了些日子,他从戒毒所回来了,他的家人以为他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谁知他还是挡不住毒品的诱惑,再次吸毒。这样反复几次,妻子对他彻底死心,带着儿子离婚而去。
    小何的母亲说,儿子他爸这次硬下心肠,跟他断绝了父子关系,只要他一日不戒掉毒瘾,一日就不让他回家。
    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负责人告诉记者,毒品对人体生理心理危害极大,它损害精神健康,影响消化功能,危害心脏和大脑,长期服食海洛因会引起肺部感染,吸食冰毒使人致幻。由于毒品使人在心理与生理上产生强烈依赖性,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很多吸毒者每次走进戒毒所都信心十足,还告诫自己:一定要戒掉毒瘾,但只要一踏出戒毒所的大门,就不能左右自己,马上再去找毒品。
  
  祸及家庭 危害社会
    毒品不仅仅危害着吸毒者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它更是一个家庭的噩梦。吸毒者往往耗尽收入和积蓄,继而变卖家产,直至倾家荡产,甚至是家破人亡。“一人吸毒,全家遭殃”,这早已被许多受毒品残害的家庭所证实。
    38岁的蒋女士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家庭。几年前,她不幸染上毒瘾,家业很快就衰败了,绝望的丈夫独自离开了这个家,留下了她和读小学的儿子。丈夫的离去没有让她觉醒,她反而变本加厉。她把孩子丢给年迈的父母,自己每天就想着去哪弄钱,100多元一针的海洛因,她每天要打3、4针,没钱就去偷去骗。她父母也没有职业,仅靠捡破烂维生,家徒四壁,一片凄凉景象。
    吸毒和犯罪也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为获取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于不顾,从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与社会安宁。很多案例显示,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而以贩养吸。
    据公安机关资料显示,我国与毒品相关的犯罪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各地公安机关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了解,这些年来在全市公安机关侦破的刑事、治安案件中,吸毒人员作案的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
  
  克制诱惑 远离毒品
    有调查显示,第一次吸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许多年轻人对毒品的危害没有充分的认识,在好奇心理作用下,在朋友的教唆中,成为毒品的俘虏,跌入毒品的深渊。
    而毒品犯罪分子也是诡计多端,为了诱人上瘾不择手段,他们通常对人进行迷惑宣传,宣称 “毒品吸一两次不会上瘾”,“吸毒可以治病、减肥、提神、解乏”,或者采用激将法,夸口说只有有钱的人才吸毒,吸毒刺激、时髦,不敢吸毒的人“没种”,更有甚者是趁人不备,暗中下毒,待其上瘾后操纵摆布。
    为了打击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随州市公安机关做了一系列部署。在8月3日市公安局召开的“夏季治安攻势”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万学斌根据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吴永文同志的指示,严肃认真地强调了“三个一律”,即:发现娱乐场所涉毒的,一律责令停业;负有管理责任的派出所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律停职;发现民警家属开办娱乐场所涉毒的一律辞退。
    部署会后,各地各单位迅速行动,开展重点场所治安清查、检查、整顿工作,并制定了明确工作目标,即在“夏季治安攻势”专项行动期间,集中力量破获一批贩毒犯罪案件,坚决依法关闭一批违规经营的公共娱乐场所。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处罚涉毒人员47人,关停违规经营的公共娱乐场所1家。
    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负责人说,毒瘾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轻易控制的,未吸过毒的人一定要远离毒品,拒绝尝试吸毒,而已沾染上毒品的,应迷途知返,尽早下定决心戒除毒瘾。戒毒者在离开戒毒所,回归社会之后,要顶住毒品的诱惑,脱离“粉友”的“劝解”,控制内心的烦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脱离毒海,获得新生。
  
    (本报记者 王 松 通讯员 章 勇)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珍惜生命 远离毒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9 版:焦点特写】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