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困难群众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市民政部门下功夫破解民生难题
作者:陈晓林、
本报讯 记者陈晓林、通讯员魏和平、戴汉忠报道:随县环潭镇万家河村农民王万东在广东打工期间,不幸摔瘫致残,家庭十分困难。民政部门及时将他家纳入低保。8月19日,王卫东笑着告诉记者:“全家上半年1200元的低保金已经拿到手,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据悉,像王卫东这样的低保家庭,目前全市有5.44万户、11.94万人,其中城镇低保家庭2.71万户、5.79万人;农村低保家庭2.73万户、6.15万人。年初以来,市民政部门充分发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职能优势,下功夫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 及时调整城镇低保标准,缓解低保对象生活压力。市民政局在及时组织调查的基础上,向上级提出了关于调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报告。经市政府批准,随州城区和曾都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现行的每月155元调整为每月180元;广水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现行的每月150元调整为每月170元。 优化布局改善条件,五保老人在福利院生活更幸福安全。市民政局采取措施,对集中供养人数少、房屋破旧的少数农村福利院实行撤并,其收养的五保对象就近安置到条件较好的其他福利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自筹部分资金,对农村福利院配套建设、改造,预计到明年全市农村福利院安全可全部达标。今年,再次提高了农村五保等特殊对象的供养标准,集中和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分散供养孤儿的供养标准各提高了300元;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生活救助标准由每月200元提高至300元。 完善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破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题。今年,民政部门改进和完善了医疗救助制度,取消了医疗救助的病种限制,不设起付线,实现了救助对象和救助病种的 “广覆盖”。上半年,全市共实施城乡大病救助6282人次,人均获救助资金17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