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智障学生难以管教,培优班班主任李晓会总是无微不至,费尽心血。瞧,这位学生都16岁了,还不会系红领巾,李老师就亲自动手,类似亲力亲为的细节,每天不计其数。
②听障学生学电脑,难度可想而知。先天聋哑的青年教师黄梅用心摸索出一套手语电脑教学经验,收效明显。看,黄老师几下比划,让听障学生心领神会,豁然开窍了。
③抽象思维的数学,怎样与无声世界的学生交流?数学老师肖爱玲的经验是倾注爱心,以比划、姿势促教学。
④无声的世界,有形的交流。一盘博弈,往往激动得听障学生手舞足蹈,乐趣无限。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歌曲仿佛是为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量身定做的——
“特别”,倾心培育一群听障、智障孩子的无私行动;“特别”,置身无声世界、日常行为能力低下的特殊群体;
教师节前夕,记者走入特殊教育学校,体验到个中的 “特别”滋味。
这所学校汇聚了140余名聋哑、智障学生,在校长常国民带领下,30余名教职工承担起这群孩子教学、生活的超负荷重担。
特殊教育的困难,非一般人想像。经费捉襟见肘,师资不能到位,不被社会看重,教学不易沟通……但他们不计名利,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以满腔热血为这个弱势群体铺就健康成长的道路。
“孩子送到这里安全”,“学生来到这里长进”。学生家长如潮的好评,为他们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来这里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一批又一批合格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学校还捧回了 “全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奖牌。
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是的,学生们由于先天、后天原因导致身体的某些残疾,但来到这里,他们能接受同样的关爱、同样的教育,他们因此而成为幸运儿。
每每看到自己的辛勤付出有了回报,老师们都会微笑于心,乐此不疲。
(本报记者 白丁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