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 校 是 怎 样 打 造 的 ?
——访省级文明单位随州市曾都一中党委书记、校长钟克云
有这样一所高中,从随北小镇迁址重建。搬迁十年苦苦求索,办学十年负重争先。这所高中就是曾都一中。 据统计,2001年 “随州市曾都区第一中学”诞生后,其教学质量一年一大步:04一类大突破,05北大创历史,06清华再新高,07文理齐飞跃,08理科育清华,09文理写辉煌,教学上升幅度之大、高考质量之高,教学成绩之稳,无可争辩地连续五年被市教研室评为“教学先进单位”,使得曾都一中成为全市唯一一所连续多年获此殊荣的高中,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而曾都一中也在这十年的道路上积累着自己的办学经验,升华着自己的办学思想,提升着自己的师资队伍,积淀着自己的校园文化。曾都一中人以其特有的精神和智慧创造了“负重争先、革新进取,以弱变强、虽弱必强”的“曾都一中现象”,完成了曾都一中搬迁后第一次历史性大飞跃。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花园式绿化学校”、“湖北省园林式单位”、“湖北省食品安全等级A级单位”、“湖北省‘双争创’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进校园,就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采访了党委书记、校长钟克云,并从中找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勿庸讳言,2000年以前,社会上对我校的师资力量持有较深的怀疑。这也不难理解——因为那时的随州六中基本上还处在草创求生的阶段,教师构成过多过杂——有老六中的,有毕业分配的,有乡镇调入的,也有少数从兄弟高中调进的。尽管如此,我们不等不靠,仍是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钟克云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据了解,1998-2005年这七年间学校更多的是依靠自己教师队伍中的优秀的骨干力量,通过他们的引领、示范,通过教师教学教研培训,通过高考备考这个强有力的引擎,不断地带动加速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在曾都一中,有两个人人皆知的教学规定——凡第一次带本年级的科任教师,无论年龄大小、无论职称高低都是新教师;所有的新教师必须“一年入门,两年成长,三年成熟,四年出成果”。并将其作为衡量一个新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尺。刚性的标准“逼”得每一个新教师在一轮的通关中,必须钻研教材,谙习教法,过好“教材关”;必须学习理论,革新观念,过好“讲课关”;必须熟悉考纲,精通考点,过好“备考关”。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不近人情”规定却大大浓缩了青年教师的成熟期。他们在高考的战场上、在省市级的教学比武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该校的池立贤(语文)、周双月(数学)、龚正梅(政治)三位教师分别荣获了全省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该校的赵艳敏教师执校三年肯学肯钻,管理有方,今年以优异的成绩再留高三,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楷模。 钟克云说:“从2006年开始,我们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个重大课题更多的放在了与国内著名高中的交流上。”2007年8月,曾都一中派出20名骨干教师进驻华师一附中达十天之久,住他们的宿舍,吃他们的食堂,去听这些名师的课,去参加他们的教研会,去改学生的作业。每位教师交替听课达30多节,临走时每位教师再上一次汇报课。之后,华师一附中的20多位备课组长也来到了曾都一中,与曾都一中280多名教师面对面地讨论教学、备考中的最具体最实际的问题。像这样全方位、深层次地教学交流,在随州地区首开先河。今年3月14日—20日,曾都一中一行16人北上河北衡水中学,从学生管理、教学备考角度取回真经。多次的教学交流和随后的全校学习大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部分教师“安心做个教书匠”的“小安”思想,为很多青年教师将来“争做名师、争培名生”的更高层次的教学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钟克云说:“时下,曾都一中一方面将名校的教师请进来,另一方面也积极地走出去,寻求与名校更深层次的教学合作。”今年3月,学校与襄樊市的襄阳一中、宜城一中、枣阳一中结成了“四校教学联合体”。统一教学进度,共研教学问题,共享资源信息。教师教学互动交流,大型考试共考共析,从而一举改变了曾都一中单打独斗的教学局面。四月份和九月份,“四校联考”交叉命题,同步检测,共用一个评分标准,同科共析一份试卷。学科亮点、弱点一目了然,极富针对性。合作的顺利使得“四校校长联系会”一致同意将这种教学持久地推向深入。曾都一中文科优势明显,理科中高层密集,显示出较好的上升态势。 “‘一票否决’是曾都一中为加强教学管理而架设的一条‘高压线’,涉及误课、怠课等师德失范的各个方面。后来又增添了按时坐班、教学常规、集体备课、处室管理等‘五项考核’。”钟克云告诉记者。一个学校的崛起,离不开严格而又周密的管理制度,对一个干部的管理更应如此。他们对中层干部强调“八种意识”、半年一次的教代会代表的民主评定也如同警钟一般时时鸣响在全体教师的耳边。时下,学校干部在精神风貌、工作作风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思考更深入,管理更前沿,工作更主动,作风更过硬。“严格管理每个人,用心做好每件事”也成为每个干部自觉自律的意识和行为准则。今秋的“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精彩深辟,“青年教师的创新课”热火朝天,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人满为患”。“一个年轻的教师如果不爱读书,这太可怕了!”,这是一名新上岗的教师的由衷之叹;“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这是一位女教师肺腑之言;“我们的学生只有特点,没有缺点”,这又是一个老班主任对年轻班主任最深切的传授。这样的教学图画在曾都一中也成常景。 在访谈中,钟克云坚定而充满信心地说:“强化质量意识,让教职员工参与管理,参与教学、参与服务,对全体教师实行‘评聘分离’,凭本事吃饭,靠成绩说话;对处室岗位进行改革,根据教师个人能力特点、管理水平重新聘任。一只眼睛盯着处室,看其服务态度;一只眼睛盯着干部,看其引领作用。一句话真正办出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满意的学校!” 曾都一中在这十年的道路上一点一点积累着自己的办学经验,升华着自己的办学思想,提升着自己的教学队伍,积淀着自己的校园文化。曾都一中人以其特有的精神和智慧创造了“负重争先、革新进取,以弱变强”的“曾都一中现象”,完成了曾都一中搬迁后第一次历史性大飞跃。在未来的征程中,他们必定有更大的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