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起社会防控网络
我市群防群控抗甲流
作者:马培春
甲型H1N1流感继续肆虐全球,9月份以来,疫情迅速“窜”入我国内地的所有省份,且呈现出新的走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抗击甲流需要拉开一张严密的社会防控网络。 防控形势严峻 目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快速上升趋势,伴随着秋季的到来,我国本土病例持续增多,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疫情呈现出新的走势,即由原来在大城市开始向中小型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传播,且发病以本土病例为主,患病人数增长迅猛。我市周边如荆州、孝感等多个城市皆已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从8月份至今,市疾控中心先后接到10余所学校及部分公共场所关于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发病的举报,发病人数超过前三年的总和。若甲型H1N1病毒和甲型H3病毒交叉感染或出现其它并发症,将增加治疗的难度。 积极准备应战 9月15日,记者在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看到,实验人员正在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由于近段时间季节性流感病例猛增,他们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只要有样本到,不分日夜都要检测。为方便工作,他们住进了单位安排的临时宿舍里。据介绍,市疾控中心做了各种预案准备,消毒药品、器械都已到位,工作人员也进行了演练,随时准备应对突发卫生事件。 同时,市疾控中心开通了12320甲流咨询热线,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接听市民电话。市民也可通过此电话举报疫情,一旦接到举报,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现场进行控制处理,采集检测样本。 专家指出,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广,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传播,但它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全社会都应该动员起来,共同防御甲流的侵入蔓延。 学校防控是关键 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是流感的高发人群。从我市甲型H3流感病例发病人群来看,目前多为3岁至18岁的在校学生。这是因为暑假期间学生流动性大,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学生入学后,相互接触频率高,隐性感染面积大。加之入秋后早晚温差大,一部分学生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凉感冒。 日前,各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联合发文要求,高度重视学校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尽量减少大型集会活动,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和措施联动机制,坚持做好学生与教职员工晨、午检和校舍通风、消毒等日常防控工作。我市教育部门也已制订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对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 专家强调,学校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加强对学生的体温监测,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学生密集的地方要经常通风、消毒,制定符合实际的应急预案体系。体温达到37.5℃的学生要居家隔离治疗至少一周,体温达到38℃要送医疗单位隔离治疗。如果病例突增,学校应即刻向教育、卫生疾控部门报告,同时做好学生的隔离、就医工作,切不可让学生离校,造成更大面积的传播。 个人卫生莫疏忽 专家提醒,防控流感,切莫小看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作用。平常应做到勤洗手、勤晒衣被、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避免手部接触眼、鼻、口等易感染部位,打喷嚏或咳嗽时要尽量遮掩住,居住环境要常消毒,避免和呼吸病人接触,不去人群拥挤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市民如出现发烧、流涕、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疗单位就诊。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从12日起,全市范围内的普通流感疫苗接种已经开始,市民可到市疾控中心或辖区预防接种门诊或接种点接种流感疫苗。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高危成年人尤其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另外,板蓝根、金银花等药物对流感具有短期预防、治疗效果,市民可提前服用。 国庆长假即将到来,需外出者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如发现不适,尽快到就近医疗单位医治。 (本报记者 马培春 通讯员 刘贵杉 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