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板首批7企业全部通过审核
两批13家企业总共拟融资34亿元
新华社9月17日电 证监会17日晚间公布,青岛特锐德等首批7家上会的创业板企业全部有条件通过发审会审核。这七家企业分别是:北京立思辰科技、乐普(北京)医疗器械、北京神州泰岳软件、青岛特锐德电气、上海佳豪船舶、南方风机和重庆莱美药业。 18日,将有6家企业继续“赴考”。届时,发审委将召开第5次至第7次发审会,审议6家公司的发行申请。 创业板首次发审会17日如期举行,并允许媒体现场采访10分钟,这是证监会首次尝试对媒体开放发审会。 业内人士分析,17日创业板发审会审核的7家企业,预计融资总额约为22.48亿元;18日上会的6家企业拟融资总额约为11.29亿元。13家公司即使全部过会,加起来的融资额不到34亿元。 “平均一家企业融资不到2.5个亿,10家不过25亿元,就算100家,也才250亿元。”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办负责人介绍说,截至9月10日,证监会已经受理申请的149家创业板企业共拟融资336亿元。这与融资额动辄几百亿元的大盘股相比,更是“如九牛之一毛”。 创业板重启以来,市场上的“炒新”热潮仍然很高。创业板公司相对股本较小,价格更可能被操纵。如何避免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被爆炒,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无疑,集中发行、批量上市,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局面的形成。 创业板市场,各国的称呼不一。在有些国家叫二板市场、有些叫第二交易系统、创业板市场等等。它是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助其发展和扩展业务。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