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怎样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随州一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发展为本,兴学为民”作为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育名师、建名校、出精品”的新型发展之路,并取得骄人业绩。2002年底学校以94.97的高分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的评估验收,2009年4月又以很高的评价通过省级示范高中复评验收。几年来,学校工作亮点纷呈,深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示范高中”、“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施行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全省安全文明校园”、“全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全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全省研究性学习试验学校”、“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优秀实验学校”等国家级和省级表彰数十项。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本,致力于把教师培养成一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整体优化、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成名成家”的优秀队伍。
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随州一中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集中解决上年度在师德方面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弘扬正气,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建立了《随州一中教职工道德规范》、《随州一中教职工管理及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把师德教育月与我们首创的一年一届的家长节结合起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把参加师德活动、学生测评、家长测评结合起来,衡量每位教师的师德状况,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四年来有200人次荣获“我最满意的教师”的称号。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随州一中积极为教师的发展深谋远虑,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一是重请进:请教育部教育专家商发明、华师大博士生导师王坤庆、华师大心理学专家郑晓边、武大博士生导师许先兵、美籍华人教育专家张世红、中国“教育狂人”陈忠联、疯狂英语李阳等四十多名专家学者针对 “教师素质提高”、“如何做教师”、“教师自主成长”、“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什么是好的教学”等做专题讲座,教师们受益匪浅。二是重走出:让教改信息进校园,给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确保每位教师每年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创造条件让教师接近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三是重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学校坚持培养青年教师说一口好话、写一手好字、上一堂好课、做一个好课件、写一篇好论文。开展了汇报课、探究课大比武活动,让教师在练兵、比武中成长、成才。坚持让三年教龄以内的科任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对子”,签订“老带新”合同,创造性地开展青年教师义务兼职活动,为青年教师“洗脑子、压担子、搭台子”,发挥本校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名师为师,把青年教师推向台前,给每位青年教师创设展示才华的平台,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健康成长。
个性发展、成名成家 推选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师由知识型向科研型转变,逐步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角色转换。开辟“名师研究工作室”,所有教师全部参加国家级课题“名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实施科研出名师、名师造名校的新战略,为每位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名师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其评价纳入教师档案,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随州一中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德育教育的全过程,转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追求。在体育馆醒目位置悬挂着“诚朴洁勤、发奋为雄”的校训。
为了彰显学校“德育领先”的办学特色,邀请了北京博士巡讲团、《现代教育报》报告团、“教育狂人”陈忠联、知心姐姐报告团等来校讲学。参加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的实验研究,随州一中显著的德育教育成果迎来了4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2009年首届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题年会,学校荣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优秀实验学校”的称号。
为凸显德育的时效性,学校广辟德育途径,使广大师生置身于思想道德的浓厚的社会氛围之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社会公民。2005年学校建立了功德园,如今它己成为校园德育文化亮丽的风景线:劲牌有限公司捐资助学90万元、李阳捐资助学30万元、波导公司捐资助学30万元、世界宣明会捐资助学30万元、武汉仙品海参酒业有限公司捐资30万元,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随州一中全体师生向灾区捐款18万元。其善举利国利民。功德园的建立让学生不仅铭记其功德,而且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成长,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形成。
随州一中在市博物馆、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市烈士陵园等单位建立了德育基地,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还在汲水湖农场建立了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便更加充分发挥省级示范高中示范和幅射作用。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随州一中开展“雷锋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活动,学生自愿传递爱心火炬;开展以“文明三月风、礼仪在一中”、“迎奥运、去陋习、讲礼仪、树新风”、“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校园形象大使”等为主题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每次活动学校都评选“文明礼仪先进班级”、“孝顺之星”、“礼貌之星”、“守纪之星”、“环保之星”、“希望之星”等。加强四德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热心公益事业。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对教师的尊敬之心,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对公益事业的热爱之心。这四种意识就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心,外化学生行为,内化学生心灵,强化学生责任,升化学生人格。
随州一中坚持“双主开放、合作创新、整体优化、发展个性”的教学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设立了篮球、舞蹈、美术、英语角、文学社等十几个社团和专业兴趣小组,建立机器人实验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张扬了学生个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近年来,随州一中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对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的见解,教师偶尔作下提示或点评,课堂改革给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转移:一是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二是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实现由讲、听为主向说、做为主的转移;三是限制讲的时间,实现由先讲后练向先学后练的转移;四是注重能力培养,实现了由单纯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转移;五是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实现了由无差异教学向因材施教的转移。
随州一中始终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特别是针对那些文化成绩一般又有特长的学生,学校办有美术班、体育班、传媒班,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决不放弃一个学困生,为每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营造最佳环境。由于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办学水平持续提高,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2005、2006、2007、2008、2009年学校有22人考入清华、北大。高考成绩的各项指标位居全省重点高中的前列,上本科大学率高达90%以上。
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教育的最大教室,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着学生的情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真正做到了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优良的设施培养人,优越的条件凝聚人。
随州一中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开放办教育,办开放教育”、“育名师、建名校、出精品”战略,实施名师工程,努力把随州一中建设成为真正的“湖北领先、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