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一顿饭引发一场命案
——随州城区“10·13”杀人案探析
作者:对此案进行了采访。

  10月13日,随州城区发生一起命案,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起命案的起因竟是由于“没请吃饭”引发的。一个身边熟悉的人为什么突然变得异常陌生?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为什么瞬间变成了命案诱因?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记者对此案进行了采访。
  百余民警追捕凶手
    10月13日下午1时许,随州警方接到报警,称在城区梅苑新村门前有人打架,其中一人被捅伤。民警赶到现场时,伤者已被120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死者邓某,今年34岁,系随县新街镇人。而凶手易洪信与死者之间熟识,作案后潜逃。
    易洪信,究竟会逃到哪去?曾都警方迅速行动,加大各车站、路口的查截力度。与此同时,民警又找到易洪信家人及亲戚朋友,希望他们归劝其投案自首。
    10月14日,民警从易洪信的一位朋友那里了解到,懂得化工等技术的易洪信,短时间内不会逃出随州,因为他还有许多心愿未了。
    民警迅速调出其详细经历。易洪信,男,1955年出生。曾判过三次刑,其1974年因盗窃被判刑10年;服刑期间,1980年因脱逃、盗窃又被判刑8年;1999年因诈骗、盗窃被判刑5年半。发案前,搞点小工程挣钱。
    排查易洪信所有的社会关系后,警方对其可能要侵害的对象,实施了重点保护,并在他可能出现的铁树集团一带实施了重点布控。10月15日下午6时许,易洪信出现在烈山大道北段,进入五眼桥菜场。警方决定,在五眼桥菜场里实施抓捕。
    在菜场里面,两位便衣民警王甫、张军在此守候着,他们坐在卖水果的手扶拖拉机上,佯装卖水果的人。等易洪信走近时,他俩迅速上前,将其按倒在地。
  小事升级引发命案
  易洪信到案后,如实交代了作案的详细经过。
    10月13日11时许,易洪信的朋友刘某请吃饭,易洪信说把梅苑新城物业公司的几个人也叫上,刘某表示同意。于是,易洪信就喊了物业公司的4个人,说中午在一起聚聚,并告诉他们地点。随后,易洪信就先到了餐馆。刚到餐馆不久,邓某来了,他是物业公司另一员工的一名亲戚,他坐在易洪信旁边。易洪信心想:“没请他,他来干吗呀?”见他没有走的意思,便假装拿手机打电话,起身回小区物业公司办公室了,以此回避邓某,想让其离开餐馆。可他在小区物业公司办公室刚坐几分钟,邓某也跟来了,易洪信便起身往餐馆走。
    下午1时许,易洪信刚吃完饭,邓某和另一个男青年来到易洪信面前,质问他:“为什么请客不请我?”易洪信连忙解释说:“是别人请我的客。”邓某认为是易洪信瞧不起他。在其他人的劝说下,易洪信回到小区。不一会,易洪信听说邓某把劝解的人给打了,为了不吃亏,他便从出租屋里拿了一把水果刀,藏在左手袖筒里。邓某来到小区,嘴里骂骂咧咧,并冲到易洪信面前,左手抓住其领扣子,易洪信用事先准备好的刀子将其捅伤后逃走。
  作案后表示很后悔
    易洪信顺316国道走,翻过天桥,又沿铁路往北走。走到老机务段铁路上时,他给熟人打了一个的电话,想问一下邓某怎么样了。当听说邓某死了,易洪信就懵了。整整一下午,他没有思绪,还是顺铁路往北走。到了晚上,他就在附近工地上找个地方躺下。14日早上7时许,为了逃避警方的抓捕,他又跑到北郊偏僻处躲藏了一天,晚上找了一个废弃的房屋住下。15日早上5时许,天还没亮,易洪信怎么也睡不着,在北郊偏僻处转,一直转到下午,才走到五眼桥市场里面,后被抓获。目前,警方以涉嫌故意伤害将其刑事拘留。
    10月16日,记者在随州市第一看守所见到易洪信,他低着头,满面悔恨:“都是一时冲动呀,我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很后悔”。他说自己与邓某无怨无仇,并不想把他杀死。如果当时与邓某发生冲突时,能够克制住自己,冷静处置,就不会发生这件事了。冲动是魔鬼,一旦充满了你的心智,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冷静一点悲剧可避免
    “一声叹息!”负责办理此案的曾都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李洪告诉记者,这类案件并非有预谋、有准备的犯罪,而是在由琐事引发的暴发性冲突中,作案者一时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造成严重伤害,甚至酿成命案,称之为激情犯罪。
    “激情犯罪”在我市时有发生,淅河曾发生“少发一支烟丢了一条命”的案件。这类案件发生后,各方的反映几乎都是一样的:当事人后悔,旁观者叹息。案件起因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当事人自己多一点宽容,多数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据警方分析,激情犯罪的发生看似具有偶然性,但从整体而言,这种偶然行为又是必然发生的。因为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因素,决定他必然会采取激烈的方法解决纠纷。比如因纠纷杀人,嫌疑人作案没有预谋过程,只是在争吵中大脑进入“激情”状态,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也不能预见到行为的后果,从而酿成大祸。
    诱发激情犯罪的因素很多,包括季节因素,比如春夏季通常发案率高,因为季节可能导致人生理亢奋。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因素,一些心理不稳定的人容易诱发攻击性行为。比如因情杀人案件,感情纠纷一时无法得到化解,一个看似普通的刺激因素,就有可能让嫌疑人冲动起来,不顾后果地实施杀人。
    还有社会因素,生活节奏加快,生活环境变迁等,都易产生刺激性诱因。
    警方认为,激情犯罪大多是可以预防的案件,只要从心理干预、社会关爱角度进行化解,这类犯罪可大幅度减少。特别是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很重要,因为很多激情杀人案件的矛盾都是显性的,家人、邻里、社区如果积极介入调处,降低诱发各种犯罪的社会矛盾根源,可以及时制止激情犯罪。此外,加强社会文化娱乐活动,建立社会心理辅导等,都能有效减少这类让人叹息的命案发生。
  
    本报记者 郑立 通讯员 吴俊、愚慧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顿饭引发一场命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9 版:焦点特写】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