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增强专汽发展力
——“专汽之都”的集群效应
作者:董斌
  编者按:专用汽车是随州的城市名片和支柱产业。在“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金字招牌的光耀下,随州专汽产业正呈加速发展态势。近日,本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采写了一组系列报道,反映我市专汽产业发展现状、走向和尚需解决的问题等,以利于促进我市专用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随州,武汉——十堰汽车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不造小汽车,而是造专用车,随州崛起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2008年3月,随州从北京捧回了“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金字招牌。这块全国唯一的金字招牌,随州当之无愧,它为随州专汽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随州专汽产业发轫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依托二汽东风成立的湖北专汽(楚风)、驰乐、天风三大“省”字头专汽厂家落户随州。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中,这些企业走向破产,但由此聚集了大量专汽生产、管理、销售人员。这为随州专汽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进入新世纪,受国家加快专汽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和市场丰厚利润的刺激,我市专用汽车产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我们4年迈出4大步!”近日,湖北程力公司总经理程阿罗自豪地说。程力公司2004年9月建厂,2005年至2008年产值分别是800万、1.2亿、2.2亿、3.5亿元,今年可望实现产值4亿元,公司通过自身滚雪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此外,包括老牌企业齐星、楚威、双龙、全力以及新兴企业楚胜、江南、新中绿、成龙威在内的专汽企业也在几年之间相继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建起了现代化的车间和厂房,走上规模发展之路。
    记者走访发现,在经历金融危机短暂影响之后,几乎所有的专汽及零部件企业都生产红火。位于曾都区东城办事处的随州市伟业专用汽车配件厂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厂,工人只有30多人。2005年,该厂租房生产。今年,该厂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目前,公司正计划征地建厂、扩大产能,使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
    正是这种随州草根经济的创造力和顽强性,成就了今天随州专用汽车行业的繁荣。今天的伟业或许就是明天的楚胜、程力!
    据市经委提供的数字,2000年,我市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只有47家,产值18.4亿元。目前,我市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到173家,其中拥有国家资质的整车生产企业就有18家。2008年我市生产各类专用汽车近5万台,专汽产业产值83.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9%,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市可生产62个类别300多个品种的专用汽车,罐式车、环卫车、平头车身、钢质车轮和汽车铸造件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产品销往全国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沿316国道穿越随州经济开发区和曾都经济开发区,各类专汽及零部件生产厂家星罗棋布,昭示着专汽之都的生机与活力。据了解,除发动机、橡胶轮胎外,我市汽车零部件产品涵盖所有轻、重型汽车零部件,并形成了以齐星公司、东风车轮、楚威车桥、全力铸造、华龙车灯为骨干的产业链条。
    为改变我市专汽“群龙无首”、无序竞争的局面,引导专汽产业良性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双龙公司靠上三江集团,华威公司联合中国重汽,全力公司携手广东富华,依靠大企业、大集团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实力,这些公司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在成长为随州专汽产业的龙头。
    得品牌者得市场。随州多年来承受无“中国驰名商标”之痛。如今,这一目标在专汽产业获得突破。今年,齐星公司的“齐星”和大力公司的“大力”商标双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另有神马齿轮、全力铸造、重汽华威、航天双龙、成龙威、程力、楚威、楚胜公司的商标被评为 “湖北省著名商标”。伴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扩大,随州专用汽车正在走出国门,逐步成长为世界品牌。
  
    (本报记者 董 斌 通讯员 吕 伟)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增强专汽发展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