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在摸索中推进——感受高中课改
作者:走进随州一中高一(16
  “虽不是大刀阔斧,但很多地方确实在发生变化。”随州高中课改实施一月有余,不少学生这样评价他们对课改的印象;老师们则表示“我们在摸索中推进课改”。近日,记者走进随州一中高一(16)班,和学生们一起感受了课改带来的变化。
  
  渐 变
    这是一堂语文作文课,乍一看,与传统课堂没什么不同,一样是老师讲学生听,细听之后,却发现变化令人欣喜。45分钟的课程,语文老师王道远经过了精心设计。前一天,他即发下两篇习文让学生评改,并布置了作文题目让学生练习,课堂上他对学生的评改进行了简单的点评,接着他让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现在知道老师看你们的作文是一种什么感受了吗?如果你们自己读起来是受罪,那对老师来说也是受刑。作文的第一任读者应该是自己......”王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加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随后,王老师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这堂课王老师讲了25分钟,其余时间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作文之道的讲解多于对具体篇章的分析,其间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真正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王老师说,课改不仅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挑战,也是对家长接受能力的挑战。考虑到诸多因素,现在的课堂形式还不宜有太大的变化,疾风暴雨式的改革各方面都无法适应。课改是一个有控制的渐变过程。
  
  困 惑
    物理老师周雪林用“摸着石头过河”形容他面对课改的心态。“想尝试,也在尝试,但放不开,压力很大”,周老师道出了诸多高一老师课改中的困惑。一是高考到底怎么考,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相比于学生实际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众多的家长更关心的还是学生能不能考上一所好大学,高考指挥棒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改的成效。二是课改后课本反倒增多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地学好课程内容,这对老师学生都是难题。三是不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养成依赖老师的习惯,学习很被动,基础差,按课改要求还课堂给学生后,他们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各科学分考查项目的具体设定、课外活动的开发等等,这些都是对老师们智慧的充分考验。而学生们对课改还会带来哪些变化则满是好奇。“学校俱乐部开放后将有些什么活动,社会实践将怎么开展......这些都是我们非常想知道的。”高一15班学生王思、周瑜、鲁丽十分期待地说。
  
  摸 索
    压力也是动力,作为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之一,王道远早在暑假参加各种课改培训时,就已经开始思索语文学科的改革。他把零星的想法都记在专用的笔记本上,在与同事不断的商量切磋中,语文学科的课改方案不断完善。王道远说,改革不能将传统的东西完全抛弃。在继承传统优良做法的同时,他们将更加注重学生自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现在的语文课本,在传统的阅读鉴赏之外,新增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3个部分。为了让学生明确各部分学习的目标、任务,语文组想了不少办法,如制作了学生名著阅读跟踪表,将名著阅读列为学分考查的项目之一。各个部分的学习也都设置了具体的、层层递进的步骤,便于学生操作。
    随州一中教学管理部负责人张海洲说,课改不止是老师或者学校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为了取得更广泛的支持,该校在开学初即利用大量的时间向学生和家长进行课改宣讲,编印了关于课改的特色校本丛书,学生人手一册,以便他们更深入地领会课改精神。高一学生家长委员会的成立也给师生们带来欣喜,不少专业领域的家长“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担纲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师。
    (本报记者 马培春 通讯员 叶银品)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摸索中推进——感受高中课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科教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