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大品牌影响力
——“专汽之都”的产业发展
作者:董斌
随州专用汽车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产业资源最富集,已经发展成为我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金字招牌进一步放大了随州专用汽车的品牌效应,促进了随州专汽产业的发展。 多数专汽企业老总认为,我市专汽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蓬勃发展的背后也有隐忧。如何破解难题,擦亮金字招牌,做大做强专汽产业,打造名副其实的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各专汽企业老总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希望我市专汽产业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整合资源。据了解,我市专汽生产企业有50多家,但取得资质的只有18家。专汽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资源浪费,恶性竞争。一些企业靠购买合格证生产经营,产品质量低,技术含量不高,售后服务不健全,有的甚至仿造、抄袭其他厂家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研发出来的新产品,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专汽之都的整体形象。 业内人士建议,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唯有整合才能发展”的理念。市委、市政府应抓好汽车产业的宏观调控,整合资源,组建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降低成本,合理分工,形成特色,避免低档次、同质化的重复建设和同城恶性竞争。同时,引导企业走规范化之路,严厉打击非法拼装车、套牌车等,规范市场,公平竞争。 要培植龙头。我市专用汽车生产厂家众多,但大多规模小,产量少,产品雷同,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中集集团年产专用车10多万辆,产值突破100亿元。而2008年,随州年产专用车近5万辆,专汽行业总产值83.4亿元。缺乏大的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制约随州专汽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要加快培植龙头,走联合重组之路。支持本土企业优势互补、联合重组,或者“攀高结贵”、靠上大集团。只有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资金、研发和管理实力,随州专汽才能提升竞争力、做大做强。近年来,我市引进三江航天、中国重汽、广东富华等大企业、大集团对我市汽车行业进行重组,取得一定效果。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壮大龙头,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要加强技术研发。目前,我市一些有实力的专汽厂家为避免产品同质化竞争,纷纷研发新产品,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多数企业受资金、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研发能力不足,制约了我市整体研发水平的提升。就整个行业来说,产品技术含量低,高端产品少,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扶持建立一个专用汽车研发中心,搭建技术平台,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研发世界一流专用汽车,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我省科研优势,强化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开发高、精、尖产品,做大做强专汽产业,让“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名副其实,成为亚洲专用汽车的“领头羊”。 山东梁山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专汽产业发展迅速。我市专汽厂家老总认为,我市应当借鉴梁山发展经验,制订专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资源整合,进行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环境,建设研发、检测、物流中心,为专汽产业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报记者 董斌 通讯员 吕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