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偷菜”游戏风靡的背后
作者:王松

  阅读提示
    时下,一种“偷菜”的网络游戏(注:“偷菜游戏”是一款风靡网络的休闲交友游戏,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游戏。用户在里面扮演一个农场的农场主,在自己农场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果实成熟之后,可以被收获进仓库,如果不及时采摘,就会被朋友偷。)迅速流行,其广泛的“杀伤力”使得包括老人、孩子甚至一些公务员也痴迷其中,许多网民将“收菜”、“偷菜”当成一件头等大事,有的不分昼夜坚守“岗位”,有的甚至设置“偷菜闹钟”,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之中不能自拔。这些不禁让人疑惑,这样一款内容单调的小游戏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虽然单调 依然让人沉迷
    在“偷菜”游戏里,玩家拥有一片虚拟的私家菜地,通过种植、收获蔬菜瓜果等获得金币和等级。作为农场主的玩家,还可以加众多网友,互相“偷菜”。如果玩家没及时收取成熟的蔬菜,就可能被其他好友 “偷走”出售。
    “说句实在话,我还真不觉得这游戏有啥好玩的,话虽如此,可是我每天还是会去关注我的菜熟了没,顺便再偷点别人的菜……”43岁的周先生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对电脑本不甚精通的他,现在每天打开电脑的头一件事,就是去农场“偷菜”。
    周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初在同事的介绍下,他开始接触农场游戏,从此他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偷菜”。“我也不知道这款游戏到底有什么魅力,反正每天一打开电脑就总是不自觉地开始收菜、偷菜,一旦发现自家农场的菜给偷光了,心里就会非常懊恼。”周先生说,他办公室里不少人也都在玩这个农场游戏,上班玩,回家也玩。“其实仔细想想,也就是那么几个简单的功能,种的菜、卖的钱也都是虚拟的,我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玩得这么开心。”
    连周先生这样的中年人都对这个农场游戏情有独钟,而沉迷于此的年轻人更是比比皆是了。记者连日来到市内各网吧转了一转,只见网吧里不乏一些少男少女正飞点鼠标、辛勤“耕耘”,而这款游戏更大的生存空间则是在办公室,自打农场游戏流行开来之后,记者经常会看见,四下办公室的电脑屏幕里,新鲜娇嫩的各种瓜果蔬菜生长正欢……
    记者的好友小任算是一个中毒颇深的“菜农”,用她的话说就是 “每天早中晚三次,一定要去逛逛菜园,比吃饭还准时。”小任还饶有兴致地对记者讲述她专注“种菜”的“光辉事迹”:有一次,单位上有急事安排我出门,司机师傅也把车停在楼下等我了,可眼瞅着我种的石榴就剩3分钟就要成熟了,我这一走,等回来的时候,劳动果实估计也所剩无几了。幸亏我灵机一动,不关电脑,请同事坐我那守着帮我收菜,我这才了无牵挂地下楼了。
  
  
  偷的是菜 填补的是空虚
    一边嘴里说着“偷菜”游戏很无聊,一边又耗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沉浸其中,为何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会让上至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下至学龄儿童,都玩得不亦乐乎?
    “我偷的是菜,填补的是空虚!”采访中,很多人都提到这样一个观点——生活太无聊,偷菜游戏也许是另一种精神寄托方式。
    网友“隽永的雨”说,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形的社会压力,让大家每天在奔波中变得茫然、无趣,而这样一种集体的“偷菜”游戏,一方面可以让大家释放压力,另一方面也让大家变得“有事可做”。
    刘冰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年轻白领,每天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让她十分疲惫,“工作要求自己必须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出现一点差错。而每天早晨上班后先进入菜地‘呼吸’一下新鲜的田园空气,收获一些自己辛勤种植的辣椒、土豆,会有一种平心静气的感觉。”“网上种菜”成为她平时减压最基本的方式。
    也有人认为,玩“偷菜”游戏还有一种从众心理。现在大家都缺乏一种归属感,当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在“偷菜”,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加入其中,这样会让自己跟大家有一个共同话题,有一种融入感。“不是说偷菜本身多么有趣,主要是享受和很多熟人、朋友抢着‘偷’的快感。”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个田园乡村梦,可是事实上他们连五谷都分不清,偷菜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念头。可是现在,只需打开网页,便可以尽情播种自己的作物,体验农家乐,而“网上偷菜”也不会产生丝毫罪恶感。网友“草根”表示,这个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趁“好友”不在时偷盗他们辛苦种出来的果实,然后卖钱,再去买更多的东西。
    针对这种现象,随州市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雷少杰分析,网上虚拟的“偷菜”游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为人们从这个游戏里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毫无风险的成就感,通过辛勤耕作获得劳动果实使人有一种天道酬勤的喜悦在这里收获,而“偷菜”更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情趣刺激,“偷菜”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是不犯法的,大家可以将现实中的负面情绪通过“偷”来发泄出来。
  
  
  沉迷无益 还需适可而止
    深夜,明明眼睛已经睁不开,却还坚持等待着“薰衣草”的成熟;定下闹钟,凌晨起床就为及时收获成熟的“葡萄;紧盯着别人的“丝瓜”,迟了几秒钟被好友抢先偷走,郁闷得直骂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融入菜农大军,“偷菜”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习惯,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现实生活。对此,心理专家指出,“偷菜”游戏虽有一定的减压效果,但过度的沉迷,则有可能变减压为增压,甚至会因而耽误工作学习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更加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 “偷菜大军”的低龄化,这一游戏的盛行,正逐步蔓延到幼儿和小学生。孩子们在虚拟的世界里不需要遵守社会公德,可以随意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还不会受到惩罚,这或多或少对青少年造成一些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雷少杰认为,虽然玩家可以在游戏中通过虚拟世界中的“偷菜”来获得满足感,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放松紧绷的神经,但从长期来看,它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如果过度沉浸在虚拟世界,肯定会玩物丧志,迷失自我。毕竟,虚拟世界里短暂的成功,能从心理上给人以极大的安慰,但最终还是要学会回到现实社会。
    对于小孩迷恋偷菜游戏的现状,他认为,小孩的性格还在成熟期,如果也玩这种游戏,容易导致道德上的迷茫,不能划清错与对、好与坏的界限,作为家长,应该对玩偷菜游戏的小孩加以指导,加强监护,让他们远离这个游戏。
    (本报记者 王松)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偷菜”游戏风靡的背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焦点特写】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