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擦亮炎帝神农文化名片之发展
赵建新 炎帝神农故里是我市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之一。三年来,我市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良性互动发展的路子,今年5月 20日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如何进一步擦亮炎帝神农故里这张文化名片,把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建设推向深入?作者专程赴炎帝神农故里景区调研,广泛了解各方面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景区建设的建议。 一、景区建设和首届寻根节的举办,为擦亮炎帝神农故里文化名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擦亮炎帝神农文化名片作为生态旅游强市的龙头,大力推进炎帝神农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理顺景区管理体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按照4A级景区标准,投资1.2亿元建成了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配套完善了文化旅游专用公路和相关旅游服务设施,建成了五星级凤凰大酒店和白云山国宾酒店,城市面貌变化巨大。 今年5月20日,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我市举办,各界人士和国内顶级专家学者共计3000多名来宾应邀参加。寻根节的成功举办,使随州与“炎帝神农故里”这一符号紧密相连,进一步强化了随州作为“炎帝神农故里”不可撼动的地位,拉动了随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寻根节还极大地凝聚和鼓舞了人心,全市上下确立了 “文化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而且是核心竞争力,抓文化就是抓发展,而且是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抓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经济文化、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的理念,确立了“提升城市名气、激发队伍士气、聚集发展人气”的理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擦亮两张文化名片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二、景区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作者了解到,“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景区建设。但在进一步推进景区建设方面,依然面临着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旅游设施不配套。寻根节成功举办后,景区相关旅游设施进度变慢 ,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仅剩下现有视觉上的一些建筑,缺少文化内涵。 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和管理模式。从景区建设至今,一直都是管委会从各部门抽调上来的人员在对景区进行管理,导致人力和领导精力难以集中,管理水平不高,效果不明显,迫切需要专业团队来进行科学管理。 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寻根节期间,通过中央电视台播放城市形象宣传片、“重走神农路、寻根鄂湘行”采访,以及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来随拍摄专题片等活动,随州对外宣传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寻根节之后,炎帝神农文化宣传没有继续跟上,本地市民以及外地群众对炎帝神农文化了解不够广泛。 绕城公路两旁文化标志和氛围不明不浓。20多公里绕城公路两旁可用相关朝代或有成就的帝王雕像来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农耕文化,由点到线再到块,最后形成整体的中华文明发展长廊,源头汇聚到炎帝神农核心景区。 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不明显。文化的背后是经济。炎帝神农创下了农耕文化,与人类生存的特质文明密切相关,其八大功绩有做不完的文章。这八大功绩中如纺织,可作为旅游产业来发展,不妨考虑用旅游这根红线来穿珠,让厉山镇纺织企业有流程感、观赏感、商业感。 三、擦亮炎帝神农故里文化名片的建议 为加快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发展,进一步擦亮炎帝神农故里文化名片,特提出如下建议: 明确办节方针。寻根节举办应本着“高规格、小规模、大影响”的原则。寻根节的成功举办,扩大了随州在国内外的影响,让世界华人通过寻根节了解了随州。要擦亮炎帝神农故里这张文化名片,使随州厉山真正成为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必须把寻根节坚持办下去,形成持续的影响力。建议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主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承办的方式坚持数年,形成气候、办出效果。 要多方筹集资金。一方面要继续寻求上级和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继续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募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制定优惠的政策开展招商引资,逐步实现旅游资本多元化和投资形式多样化。 突出办节特色。办节不仅要有持续性,还应有鲜明的特色。要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寻根节办成随州的品牌、湖北的品牌,乃至全中国的品牌。寻根节要继续注重策划,增强群众参与性,围绕特色做文章。 加快硬件建设。现阶段景区景观以建筑为主,缺少游客参与活动的内容。景区只有不断增加新鲜内容才能留住游客,建议一期工程尽快完善,二期工程尽快启动,为下届寻根节的举办打好基础,要把阶段性建设与整个景区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一年一年逐步向前推进。核心景区内的建设以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文化内涵、加强景观绿化为主,将景区建设重点转向核心周边的旅游配套服务,以招商引资的办法开发宾馆、旅店、文化商贸古街等。 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在主要公路两侧设置炎帝神农文化宣传走廊,展示炎帝神农文化。在随州市民教育中,要把炎帝神农文化作为重要内容,使随州绝大多数市民知晓炎帝神农文化,成为神农文化的传播者。同时,有计划地加强新闻媒体的相关宣传报道。 提升管理水平。可借鉴玉龙温泉等景区管理模式,将景区交给专业公司开发和管理,不断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和档次,既让游客享受更好的服务,又有利于炎帝神农故里景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加强软件建设。成立专门的 “炎帝神农研究会”,做好中长期研究规划,有的放矢做好研究工作;规范丰富导游解说词,设立放映室,让游客了解炎帝神农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尝试综合开发。发展农家餐馆和民俗娱乐活动,尝试搞一些农耕表演,让炎帝神农文化雅俗共赏,打造炎帝神农故里朝拜旅游产品。 整合旅游资源。加强与周边地区景点的协作,争取形成精品旅游线路;通过炎帝大道旅游公路,将 “炎帝神农故里”和 “古乐编钟之乡”两张文化名片更紧密融合,比如可以寻根节为载体,融合编钟元素进行整体开发,提高办节的含金量。 (作者系随州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