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多地天然气供应最高缺四成
气价半月每吨暴涨700元 涨幅均已超20%
由于近期异常天气令南方天然气需求量大增,而供给方表示已开足运力,这导致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气荒”,部分城市缺口达40%。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半个月内平均每吨暴涨500元至700元,涨幅平均已超过20%。中石油、中石化内部人士称,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已结束。但发改委表示,天然气改革方案今年不会出台。 据统计,西安、武汉、重庆、宜昌、南京、扬州、杭州、日照等地都已启动了天然气应急预案。 气荒 多地启动天然气应急预案 20日,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平通报称,该市将从21日零时起征收车用CNG(压缩天然气)附加费,作为配套措施之一,重庆出租车驾驶员向乘客收取每车次2元。 目前,重庆出租车起步价为3公里内5元,对部分乘客而言,此次征收附加费意味着出租车三公里内的价格上涨40%。 从11月18日起,重庆开始对社会车辆实行错峰加气。 从周一凌晨开始,武汉市26座加气站全面停止供气。武汉之前与中石油签订的天然气冬季使用量是每天150万立方米,根据估算,现在如果放开使用,武汉冬季每天的用气量可突破250万立方米,缺口达到了100万立方米。 19日,武汉市经委经济运行处负责人表示,绝大部分工业企业确实都停气,让气于民。 因天然气短缺,浙江杭州有1/3的城区居民用气受到影响,截至周二已关停11家企业,并对所有娱乐场所停止供应天然气。杭州市政府在内的市级以下机关的燃气空调均已停用,每天仅中午午休的2小时才开放空调。杭州天然气供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倡议,所有居民应节约用气,减少使用大容量的电热等天然气取暖设备煨。 “气荒”警报揭了谁的短 新华社记者 熊金超 特殊天气条件下,天然气供应短缺,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一些专家指出,此次“气荒”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大范围突然降温带来用气量猛增,但根源却在于目前天然气经营高度垄断的经营体制。 在当前市场经济时代,天然气经营在我国仍属高度垄断。从武汉、长沙、重庆等各个城市的情况看,在经营企业 “按市场化模式运作”面前,政府对天然气的调度、管理与协调作用有限,种种应急手段和准备,在冰雪灾害来临时,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在天然气开发利用领域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加大油气田的开发利用,彻底打破垄断经营,已是当务之急。 对策 “气改”不会因“气荒”提速 中石油、中石化内部人士18日称,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已结束。改革方案的原则是: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价格挂钩,适度调整,逐步到位,并抑制不合理的天然气需求。一旦新价格机制运行,天然气价格将上涨。 鉴于成品油价格新定价机制,正是在油荒问题严重后加速出台的。这位内部人士还称,此次气荒或许会促使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的出台。但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透露,天然气改革今年不会出台。 专家说法 “客观讲改革一定要涨价”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表示,目前国家没有建立大的天然气应急库存,主要靠天然气调峰来实现。南方由于季节区分不明显,高峰低谷差距小,最初设计时没有预见、考虑到大范围雨雪低温天气的出现。此外,国内天然气管道布局比较分散,各石油公司管网之间没有联系,资源调配方面很难做到灵活机动。 董秀成表示,新的价格机制会是一整套方案,不会只是涨价,但客观讲改革一定要涨价,但这个机制不会一步到位,需要不断调整。从气田的出厂价格、管输价格,到进入各城市门站价格,最后到各户的终端价格,这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环节,所以很复杂。 董秀成说,价改是大势所趋,尤其是需要形成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稳步推行价格改革。 探因 谁是南方气荒元凶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天然气价偏低,生产商不愿意扩大生产是根本原因。目前,相比于油、电等,天然气价格是最便宜的,以同等热值计算,天然气价格仅仅相当于电价的两成左右。 针对外界质疑,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有关人士表示,“气荒”主要原因是极端气候导致的需求暴增,现已适当压减其他地区和工业、发电用气,以保证重点地区和居民用气。 20日,中石油称,已采取四大气区联网运、动用天然气储备,将天然气产量、管输量发挥到最大等措施,全力确保北京等重点地区用气,尽最大努力缓解目前天然气供不应求的问题。 中石化新闻发言人黄文生表示,目前中石化正在满负荷运转,不仅按照全年计划量生产和供应,且略有超过。目前供应紧张主因是需求突然增加。 鉴于目前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管输量已经发挥到了最大,增加供应量的余地已很小。中石油建议,下游用户严格按照计划用气,控制高峰用气量,工业、发电用户要参与高峰用气调峰,尽量降低用气峰值,实现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 此外,中石油也提出,应该建立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以价格杠杆加强需求管理。 本 版 图 文 均 据 新 华 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