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创业由“冷”变“热”
劳动专家呼吁警惕步入四误区
作者:新华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尖锐,大学生创业由“冷”变“热”。对此,劳动专家表示,大学“创业热”本身是一件新事好事,但也存在着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以积极的姿态“捧杀”大学创业者,必须引起警惕。 误区一:课堂里完成创业教育 许多大学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纷纷增设关于创业的课程或讲座。专家认为,大学校园内的课堂难以完全承担起创业教育重任,对于创业而言,校园之外的学习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创业是实践性的行动,并非完成课堂作业或一篇论文就可以成就。更何况许多在教师自己对于创业的认识也不知深浅,有时不仅无助于大学生就业,还会产生误导。 误区二:创业是大学的任务 最近,教育部门和大学掀起了“创业热”。但劳动专家认为,如果创业仅仅是教育部门和大学一头的热情,没有社会整体的呼应,很难真正“热”起来。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创业是全社会的事情,特别是政府和产业界的关键作用不能在“创业热”中被疏忽。 误区三:就业不成就去创业 创业难度远远大于一般的就业,不是读书成绩好就能胜任创业的,更不是读不好书就一定是创业的主力军。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优秀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要能够面对市场的挑战,要有勇气战胜创业征途中的种种困难。 误区四:创业将成为大学的热门专业 不少学校已开始把创业建设成为一门专业,而且是热门专业。专家指出,如果是培养师资,为了在大学里开辟创业教育的新领域,这也许有些用处,但如果把创业作为是培养大学生的一个专业,就可能成为“捧杀”创业的罪魁祸首。 专家建议,对于大学生创业,切忌用大跃进式的方式将他们推入危险的“误区”,应该在获得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探索来达成共识,并以长期不懈的努力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