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村简介
勤劳村地处随州市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以北2公里,版图面积12平方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2380人。全村耕地面积3600亩,规模企业5家,年创产值3000万元,人均纯收入5700元,316国道、武襄铁路、宁西铁路在此交汇,属新建随县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区位优势特别显著。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着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粮扩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座座庭院绿满门栋,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户,一个个厕所干净整洁,一口口池塘清澈见底。初冬,记者行走在随县十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候选村厉山镇勤劳村,自然与清新溢满了心头。
勤劳村地处随州市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以北2公里,除316国道、武襄铁路、宁西铁路在此交汇等交通优势外,其它优势并不突出,然而,该村综合经济实力却在随县村级中位居前列。村办规模企业5家,村民年收入5700元。近3年来,该村获得省、市、县、镇数十个殊荣: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管委会授予“红旗单位”、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单位”,原曾都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共厉山镇委、镇人民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姚得胜被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
成绩来之不易,那么发展动力何在?
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姚得胜的一席话给记者解开了这个谜。他说:“勤劳村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新农村建设凸现亮点,关键是发扬勤劳、奉献精神。宁肯苦干,也不苦熬,宁肯流汗,也不流泪。”他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生活、文化、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地修修房子、搞搞卫生,头一条就是发展生产,没有经济支撑是不成的。于是,勤劳村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工业,作为农村增收的第一要事来抓。近年来,村里成立了土豆协会,建立了“党员土豆双带基地”,引导鼓励农户种植土豆1000余亩,年增收100余万元。为了建设工业并以此来反哺农业,先后办起华荣服饰、勤劳砖瓦厂、精诚农机配件厂、随州市勤劳物流公司、三星米业公司、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年创产值3000万元,解决200余名村民就业。
漫步在勤劳村,让我们始终有生机勃勃的希望可以感受。四五年前,勤劳村通向外界的是一条条机耕路,村民的增收仅靠外出打工。而新农村建设的风潮,则似一场春风化雨,涤荡出勤劳那一抹惊艳的颜色。“水扎坝,堤硬化,别墅房屋沿堤坝;绿成荫,树成排,水岸家乡新境界。”勤劳村的人民正用勤劳的双手,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投资200余万元,修建通组、通湾、通户水泥路面6公里,全村基本实现了组组通、湾湾通、局部村庄户户通。
——利用“国家安全饮水工程”立项,投资50余万元,使全村600多户2000多村民饮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办起了高标准的 “农家书屋”,藏书3000余册;建起了村级有线电视台,并开通了数字电视,村民可收看100多个电视频道节目;宽带入户,开通远程教育……文化建设为村民提供了精神乐园,也插上了科技致富的翅膀。
告别勤劳村,那原汁原味的生态农业,那具有特色的工业,那一张张充满自信甜美的农民笑脸,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舒缓着我们疲惫的双眼,释怀着我们复杂的心:勤劳村仿佛离城市生活很远很远,但当你走进她时又发现她离城市很近很近!她建设她发展等一切的一切,又不得不证明:勤劳可以带来欢乐!新农村建设充满希望!本报记者 刘建华 徐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