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为了“明日之星”
——均川镇中心幼儿园创新幼儿教育模式探访
作者:采阳特约记者钟克波
  近日,记者在随县均川镇采访,镇中心学校负责人郑道江二话没说就拉着我们直奔镇中心幼儿园,一路上直夸这个乡镇幼儿园的种种优点。
  幼儿园来了男“阿姨”
    刚来到幼儿园大门,我们就被一阵鼓声吸引住了。循声来到孩子们的打鼓课上,在这儿教孩子们打架子鼓的,却是一位男幼师。
    “熊焱龙老师,是今年年初幼儿园刚成立时来的。”幼儿园园长贺萍介绍说:“熊老师刚来时,大部分孩子很好奇,怎么来了个叔叔?几个小一点的孩子,第一眼还被吓哭了。”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接受熊焱龙,幼儿园里的女老师做了很多的工作。李小红跟着熊老师过去,先介绍这个男老师,让孩子们喜欢他,同时赞扬熊老师的鼓打得特别好,给他树立威信,让小朋友通过女老师的介绍增强同他的亲切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孩子开始喜欢熊焱龙了。幼儿邹贤哲说:“我们老师真威风。”幼儿李号说:“熊老师可真帅。”不仅如此,家长们也对男老师大为赞赏。家长陈非说:“我那小子可喜欢学架子鼓了,一回家就特别高兴地告诉我,我们男老师教得特别好,他特别爱学。”
    园长贺萍告诉记者,下一步,打算再聘请几个男老师来,让他们分别担任武术、绘画、电子琴的教学任务,希望这些男“阿姨”的加入,会给幼儿园的教学带来更大的变化。
  《弟子规》走进课堂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下午4点钟,一阵清脆的童音从幼儿园大班传来。原来,《弟子规》成了大班幼儿的道德教育课。
    传统经典《弟子规》刚在学校试讲时,一些家长并不理解,认为孩子小,连一些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弄懂做人的道理呢?
    可贺萍不这么看。她说,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被宠成 “小皇帝”、“小公主”,一些孩子因家庭教育的缺失、亲情的匮乏、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弟子规》对幼儿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细致具体的要求,而且易读、易懂,适合教学。于是,今年8月下旬,镇中心幼儿园开始将《弟子规》引进课堂。
    两个多月的实践证明,《弟子规》进课堂,不仅让幼儿受到教育,而且让家长感触很深。家长吴梦说:“《弟子规》从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着手,经家庭、到学校、到社会,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的孩子反复诵读、领悟后,性格品行变化大。”
  走出幼儿教育误区
    贺萍认为,当前幼儿心理教育普遍存在几个误区:一是偏重于身体健康,只把身体的三项指标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二是只重视发展好的幼儿,忽视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三是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略了幼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贺萍举例说,园里原先有几名幼儿性格内向、不合群,平时从不举手发言,做事慢吞吞的。对此,幼儿园充分利用活动与同伴游戏的机会,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每天,这几个小朋友一来园,老师就让一些主动、热情的同伴约他们,商量是玩“肯德基”还是“娃娃家”。同时,在活动区玩耍时,教师还有意识地把这些小朋友安排在活跃的孩子周围,让他们身临其境,获得直接交流。餐前组织幼儿讲“我的悄悄话”时,对他们敢于开口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渐渐地,这些小朋友在同伴的影响下有了明显的进步,有了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愿望。
  
    (本报记者采阳 特约记者钟克波 通讯员胡敏)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了“明日之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科教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