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职业疲劳”来袭!
作者:曾敏妍
“最近觉得好累!”“工作怎么这么多,没完没了!”“我以前很喜欢这份工作,可是现在,越做越没劲!”接近年底,这类埋怨之声并不少见。工作的应接不暇,令不少职场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是否真的适合做这一行? 日前,国内一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的万人调查显示,近80%的职场人感到精神紧张和压力,三分之二的职场人感到压抑,超过70%的职场人对工作产生倦怠,表示“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不过,人力资源专家就提醒:这并不一定是需要重新择业的职业倦怠,而是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年底工作量激增,悄然来袭的“职业疲劳”! 职业疲劳 职业疲劳是职场人员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被掏空的感觉,更有甚者,还会感觉职业枯竭,工作麻木,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据调查,从行业来看,白领、教师、医生以及媒体从业者的患病率比较高;从个性角度讲,具有敢于冒险和迎接挑战、独立性强,并且不容许自己或他人失败等人格特征的人也容易陷入职业疲劳。它具有阶段性、周期性的倦怠,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是对工作实行“拖”字诀,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 疲劳的你,倒在何方? 对任何一个从业人员来说,到了一定的时间它是必然要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出现。人力资源专家对产生原因做了一个归纳,我们可以自我审视一番。 【主观原因】 ◆重大的挫折、打击或挫折打击的长期叠加 工作的不顺利,会不断给人不同程度的挫折和打击,令人怀疑自身的能力,自信逐渐降低,并且不断为自己的失败和工作不力找借口。 ◆攀比心态作怪 工作时间长了,同行之间的交流、对比也会增加,见到同行职高薪厚,失了平常心,抱怨越来越多,心态逐渐由波动发展到失衡。 ◆工作多年,进步不大 以前业绩优秀的职员,面对公司(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压力难以调整。 【客观原因】 ◆重复的工作内容 重复劳动在内容上缺乏新意,随着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已取得的成绩已不再兴奋。但企业不断发展,对职员的要求会不断提高,缺少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职员缺乏提升专业水平的动力。 ◆操作、管理上的负面因素长期存在和一些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由于沟通、理解以及思想工作的不畅、不到位,从业人员逐渐认为公司的制度不利自己的发展,部门领导的某些处事原则、行为作风使自己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差,而且看不到有改善的迹象。这样的管理会让职员对企业、部门、领导的信赖度逐渐降低,从而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 四招赶跑职业疲劳 到了年底是最容易产生职业疲劳感的时期,人力资源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调整。 职业目标要合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工作的年限、工作的能力、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多方支持很重要。多与人交流沟通,有一个固定的“亲友圈”,可以帮助自己跳出困境,以饱满的姿态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 提升综合能力。针对自己的岗位要求,有效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含金量,是突破瓶颈的最终方式和手段。 认识 “职业发展规划不会一次完成”。我们应该把职业规划看做是经营自己未来的一项长期战略工作。 (曾敏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