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砒霜门”调查结果出炉
“农夫山泉”“统一”蒙冤
检测机构初检有误 抽检过程程序不当
新华社1月6日电 备受关注的“砒霜门”事件5日晚有了调查结果。海南省工商局向记者出示的调查情况通报称,根据调查组21天的深入调查,确认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抽检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和工作部署简单等问题。 海南省工商局将责成海口市工商局向消费者和农夫山泉、统一企业赔礼道歉,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在这一事件中违反工作程序的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初检结果有误 2009年10月中旬,海口市工商局对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流通领域的饮料进行专项抽查,随后委托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测,检验报告结果显示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3种产品总砷含量超标。11月24日,海口市工商局在没有将检验结果告知企业方的情况下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由此引发的“农夫山泉、统一”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9年12月1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的复检结果显示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的3种饮料全部合格。前后截然不同的检测结果,引起公众对工商部门执法程序和检测部门检测结果的广泛质疑。 2009年12月2日,海南省工商局成立调查组,着手对“农夫山泉、统一”事件展开全面调查。 1月4日,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承认初检结果有误,并认为其主要原因为:一是用于检测的仪器灵敏度下降。该仪器使用年限已近九年,经分析,当时仪器状态不稳定,对检测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样品前处理中未严格按标准方法称样及定容。检测人员为了缩短检测时间,减少了样品称样量,加大了试样稀释倍数,这在仪器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加大了检测值出现偏差的概率。 执法程序存在不当 海南省工商局的调查情况通报称,海口市工商局的抽样检验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程序不当问题: 一是海口市工商局在抽样时没有完全执行国家工商总局规定的工作流程,没有按规定要求检验机构将检测结果通知标称的食品生产者。企业要求复检后,在与企业就复检具体细节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海口市工商局直接送检,不符合程序要求。 二是海口市工商局在没有事先履行告知程序的情况下,在媒体上发布《消费警示》,公布错误的信息,从而给生产企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如何面对公众质疑 海南省工商局对海口市工商局在此事件中的工作失误做出处理,一是责成海口市工商局向消费者和农夫山泉、统一企业赔礼道歉,二是对在这一事件中违反工作程序的有关人员,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此前,就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初检报告与中国检科院综合检测中心的复检报告的一些疑点,记者多次向相关部门求证了解都未有明确回复。这一次,虽然调查结果表明是初检有误,但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在发给海南省工商局的函中仅表示,“由于我技术中心检测技术上的问题,给海口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并未表明该技术中心对其工作失误给企业和公众带来的损失如何负责。 记者5日晚就此问题电话联系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负责人,在表明采访意图后,对方以“信号不好”为由挂断了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