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不抛弃,不放弃!”
——尚市二中探索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
作者:张顺

  图为合作学习的小组同学正在一起讨论问题。
  
  
    “不抛弃,不放弃!”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一句响亮的口号,如今被引入随县尚市二中的新课程改革中,成为激励该校师生的座右铭。三年来,该校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采取教案、学案配套制,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了越来越好的效果。
  
    “厌学症”的“灵丹妙药”
  
    “我叫苏闯,苏轼的苏,闯天下的闯!”面对八(1)班学生苏闯如此朗声大方的自我介绍,记者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阳光男孩,去年曾被父母带着到处求医,被心理医生诊断为“厌学症”。
    但这却是事实。去年,苏闯小学毕业,进了尚市二中。可成了一名中学生,苏闯莫名其妙地频频头疼起来,上课头疼,做作业头疼……可一回到家,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在一起一玩,头疼便烟消云散。苏闯向父母说,头疼得不能读书,只有退学回家。父母一听,急了,只得带苏闯求医问药,内科外科没查出什么,只得再去看心理医生,最后被诊断为“厌学症”。
    这“厌学症”不能成为退学的理由,苏闯又回到了尚市二中上学。这时,学校“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几经改革完善,正在全校轰轰烈烈地展开。苏闯不仅被编入小组,而且,一回来就当了官儿,成了小组的“监督组长”。
    该校原来的合作学习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及一般组员组成,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还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08年秋,实行新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不抛弃、不放弃小组任何成员”的口号,引导各小组自制组牌、组规,商定小组激励性警语以求共勉,实行能力强、中、差面对面搭配座次,一组6人,组内设数学组长、物理组长、英语组长、语文组长、综合组长、监督组长,人人平等,既是“官”,又是“民”,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学习基础较差的苏闯,有了监督小组同学学习、纪律、卫生的责任,同时在学习上,又是特别受到小组同学帮助的对象。而老师,也悄悄引导,不断发现苏闯的“闪光点”,不断创造他受到肯定的机会。
    苏闯的头疼,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而且,记者问:“进步最大的同学是谁?”他们小组里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答:“苏闯!”
  
    给每个学生创造成长空间
  
  “不抛弃不放弃”,给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校教师李云文说,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需要教师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用一颗诚心去沟通学生,用一颗宽容心去善待学生。而任何学生,都要做到不轻言放弃。小组内成员之间,更是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了长足的进步,基础较好的学生,也相互激励,取长补短,都有了自己的成长空间。
    七(3)班学生蒋志鹏,总成绩在班上是优秀的,可就是偏科,语文成绩较差,150分的试卷通常只能考七、八十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现在他居然能考115分以上了!提到这个变化,他特别感谢组内的同学。每次考试失利后,大家都及时帮助他分析错题原因,指出他的不足,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他,告诉他具体的解题方法,要求他上课主动发言,锻炼自己。 “我的语文成绩那么差,可是大家都没有抛弃我,我也决不能放弃自己。在这个集体中,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就太对不起同学们了!今后,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优势,帮助组内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在一周的激励会上,蒋志鹏动情地对伙伴们说。
    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精神,挖掘出了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得到了共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从外地“取经”到探索创新
  
    该校校长黄明秀介绍说,从2006年秋季起,该校先后派人到洋思、杜郎口等学校考察学习,归来后编写“教案”、“学案”,由“我的学习”、“我的合作探究”、“我的展示运用”、“我的积累”等部分组成,开始探索改革之路。2008年,学校又专门对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进行研讨,将教案定为“展示学生”、“师生互动”、“展示运用”三个部分,学案定为“我的积累”(巩固旧知)、“我的自主学习”、“我的合作探究”、“我的展示运用”四部分。由此,具有该校特色的教案、学案配套制产生了。
    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断改进完善。最初,进行实验的合作学习小组,依据班上人数,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根据每名同学性别、性格特征、学习成绩分成8-9个小组。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分配到各小组,各小组由组长组织讨论交流后,展示成果。并制订了《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规程》,明确了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的部分职责、计分方法,力求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同时也制定了 “小组学习情况记载表”,按照课堂学习环节中“答问”、“质疑”、“作业”、“考试”等内容进行评比打分,每周一汇总,张榜公示。
    2008年秋,进一步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七、八年级全面推广;2009年秋,教案、学案配套制、“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推广,统一规范了课堂教学模式: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互动→质疑释疑→拓展提高。让各小组从“自学展示”、“答问质疑”、“评价补充”、“课堂练习”、“课堂纪律”六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制定更为科学的计分办法和操作规程,重新规划了小组成员的职责,并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工,“学习组长”、“学科组长”、“监督组长”每位小组长都担负了学习使命,人人都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参与学习的管理;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接受别人的监督;真正做到让组内每个人都在为学习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实现了小组及成员的量化积分“日日清”、“周周清”。而“课堂学习每日情况公示表”又让各小组每堂课学习情况透明地展示在师生面前,接受全班师生监督,无形中激发了小组每个成员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
  
    (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先付 朝辉 申勇)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抛弃,不放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