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街之“商船搁浅”
作者:毛传荣
从2007年12月开街时70%的商户入驻,到2008年10月仅剩十余家商户撑持,经营面积只剩下7000多平方米,香港街一下子跌入谷底,顾客不来,人气不旺,生意难做,街面上冷冷清清。香港街到底怎么了?是定位不准,经营不善,还是管理失策?请看—— 2007年12月28日,香港街盛大开街。当时,70%的商户入驻,入驻率相当可观。时值元旦、春节来临,人们消费热情高涨,香港街开张大吉,商户们个个喜上眉梢。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至2008年10月,香港街仅剩 “大世界床上用品”、“大富豪娱乐城”、“绅士名品馆”等十余家商户撑持,总经营面积只有7000多平方米。香港街一下子跌入谷底,顾客不来,人气不旺,街面上冷冷清清。不少慕名来过香港街的市民说,那时的香港街名气很大,可有名无实,来了很失望,没东西可买。商户觉得生意难做,于是撤离的撤离,关门的关门,勉强没撤的,也提出减免等要求,随时准备关门。很多人说:“香港街怕是撑不住了,快死了!” 香港街到底怎么了?是定位不准,经营不善,还是管理失策? 为此,记者与康奈集团派驻香港街管理的现任老总丁杏灿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说,香港街这艘商船“搁浅”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体制障碍,二是管理失策,三是招商失误。 建街之初,香港街的房地产开发、商业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分属三家公司,这种体制导致了经营管理上的“三张皮”现象:各自因为不同的利益,有了不同的想法,运作上必然产生矛盾,出现了矛盾难以协调、工作效率不高、对外服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商户因此意见很大。 聘请的管理团队因为主要负责人用人不当,作风漂浮等问题,导致员工人心不稳,中高层管理人员纷纷辞职,招商策划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当时,不少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奔着康奈集团这样一个大企业来,抱着很大的希望,远从武汉来到随州,想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事与愿违,有能力的也无法做事,大家的心都冷了,感到困惑,找不到出路和方向。 招商定位模糊,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因为急于开街,招商没有严格把关,不讲品牌,不讲商户的实力和经营能力,不管萝卜、白菜,捡到篮里就是菜。对于一个新开的商业街,本来缺少商业气氛,如果再没有好的品牌和商户来支撑,这是十分危险的。事实证明,那些实力和经营能力差的商户,一旦生意难做,根本撑不住,在极短的时间内纷纷选择关门、歇业,甚至撤离。而其它想进来的商户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进来。 香港街陷入困境之中。 香港街能够摆脱危机、东山再起吗? (本报记者 毛传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