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他的履历,一颗颗璀璨的中国“星”熠熠发光——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
11日上午,孙家栋,这位见证了中国卫星第一次和第一百次发射的航天人,在他80岁高龄之际站上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接受胡锦涛总书记亲手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
说起最初接触航天,孙家栋觉得是命运的机缘。
求学时,孙家栋希望成为一名空军军人,到部队不久他就被选派到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回国后,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
学了7年飞机,搞了9年导弹,1967年,孙家栋的命运却来了个急转弯——由钱学森亲自点将,38岁的他被任命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为此,钱学森曾对别人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的确敢干事,会干事。”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孙家栋就与卫星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数十年,他相继担任了我国第二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等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并参加领导了其他各类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工作。
为了表彰他在航天领域的突出贡献,1999年,孙家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新华社记者 吴晶晶 顾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