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学生以“渔”
你知道吗,为什么蜜蜂在飞行时声音要比蝴蝶的大得多呢?孩子们在观察蜜蜂和蝴蝶飞行时,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就分头向自己的父亲请教。第一位父亲这样回答:“那是因为蜜蜂飞得快,而蝴蝶飞得慢。”孩子若有所思地说“知道了”,走开了。而第二位父亲什么也没说,拿起一张纸在空中慢慢舞动,然后越舞越快,再让孩子自己来做,从中体会原因。孩子照样做了,然后对父亲说:“我明白了”,高兴地离去。 第一位父亲不让孩子体验,直接告诉他问题的答案,看起来简捷明了,其实扼杀了孩子的想像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第二位父亲让孩子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孩子印象更深,收获更大。教育的真谛并不在于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探索、体验过程及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实际上我们老师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不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出来的学生都是死读书的,没有一点创造力可言,这是非常可怕的。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老师就要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哪怕他们会失败。对大部分知识点的讲解要留悬念,要让学生去动脑,去动手,去讨论,去体验。对学生经过探索得出的正确结论,要及时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新课改理念提倡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搞好教师定位,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拿起教鞭,就意味着我们应成为学生前进的领路人,指引着他们怎样向前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课改的目的,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祖国需要的创造性人才。老师们,让我们授学生以渔吧! (徐翠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