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政府“送”文化 农民“种”文化
随县文化民生引导农民“文化觉醒”
作者:钟克波、
  本报讯 特约记者钟克波、通讯员李勇、熊国吾报道:元月20日,记者来到随县万福店农场万福居委会,只见“摔跤”(流传在万福店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由一个人身着特制的服装,表现两人摔跤的场景)爱好者张小六满头大汗,正在居委会的广场上,指导6名年轻人学习“摔跤”艺术。
    无独有偶,记者在该县万和镇太白顶风景区也看到,民间艺术爱好者何书琳组织了13个小媳妇,进行益阳大鼓培训。春节期间,她们将在风景区内进行巡回演出。
    民间艺人自发地进行文化传承,在随县已成为普遍现象。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军介绍,随县组建后,出台多项文化民生措施,政府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还引导农民扎根民间艺术沃土,一手种庄稼,一手“种”文化。
    随县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人如珍珠洒落民间。为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随县建立民间艺人库,确立民间文艺传承人,并拨付一定的经费,支持这些传承人。各地各单位也相继拿出一定的经费,帮助民间艺人开展传承活动。益阳大鼓传承人何书琳便可获得万和镇政府每年1万元的资助。
    随县还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全县向上争取资金140多万元,对18家镇(场)群众文化站(馆)进行改造。该县强化以钱养事管理制度,大幅度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增强他们对文化工作的热情。此外,随县还建设347家农家书屋,启动了农村专职文化员选聘工作,坚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让基层文化在农村遍地开花。
    民间文化在随县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张小六告诉记者,“摔跤”表演自上世纪70年代在万福店流传至今,在全国及省、市多次文艺汇演中夺魁。如今,该镇“摔跤”专业表演队已发展到数支,从事表演的有农民,也有教师等。
    随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人表示,农民自发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既是随县落实文化民生的真实反映,也折射出农民的 “文化觉醒”。文体部门将加强引导,搞好文化对接,把万和益阳大鼓、天河口九莲灯、安居板凳龙、万福店“摔跤”等九种文艺形式发扬光大,推动农村文化发展。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随县文化民生引导农民“文化觉醒”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