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县水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随县光照、水分资源较为丰富,全年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为水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水产养殖积极性得到提高,渔业生产、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养殖技术、管理水平不断进步,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技术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老化等原因,严重阻碍了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建县设区后,随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产业的发展,将水产职能划归农业局并加挂随县水产局牌子,理顺了水产管理体制,推出了“打造绿色品牌、创建水产大县、积极发展板块、突出标准养殖、提高综合效益、推动水产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了“通过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力争明年及近三年水产品年产量达到4万吨,跨进‘水产大县’‘特色大县’之列”的奋斗目标。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体制,理顺关系。成立水产科,负责全县的水产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成立相应的水产技术服务机构和渔政管理机构。配备管理和技术人员及执法人员。随县水库众多,水库渔业占半壁江山,加强对水利部门联系对接,乡镇水产技术推广仍按“以钱养事”体制,迅速对上、对下摸清情况,协调理顺关系,开展工作,指导渔民秋冬季渔业生产。完成《随县水产发展对策》和《随县水产“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强化调研,争取项目。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争取项目支持。争取省水产局小龙虾养殖补贴、板块建设补贴、船舶柴油补贴、健康养殖示范场补贴等项目资金。加快申报农业部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省板块建设、水产大县建设项目,储备随县水产良种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等。 抓好大县建设,提高发展能力。按照“一镇一品”、“一渔一产业”强化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全县基本形成“一个水库群、三个大板块”。水库渔业是随县的一大优势和特色,要形成以封江口和大洪山水库为主体的“水库群”养殖及水库休闲渔业,禁止化肥养鱼,以鳙、鲢为主体打造无公害水产品。“三大板块”一是以县城郊区厉山、尚市为主体的健康养殖优质鱼及休闲农家乐板块;二是以新街、安居为主体的丘岗渔业板块,养鱼结合养鸭、猪,施肥、投饵的健康养殖板块;三是以万福农场为主体的水下养鱼、水面养鸭、池边养猪、坡上种草(菜)的生态综合健康养殖模式板块。发展特色渔业,积极推广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大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和“一渔一产业”、“随州特色”的细鳞斜颌鲴养殖及水产品加工技术。 加强苗种基地建设,培植渔业发展后劲。随县养殖水面广,苗种需求量大,原随州鱼种场年产鱼苗二亿尾、鱼种五千万尾,除随州地区外,远销鄂西北、河南、陕西等地,因位于市郊,随着城市建设,土地占用已改制。随县发展水产,应该建设年产三亿尾鱼苗、五千万尾鱼种的“随县水产良种场”,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 抓好科技入户,提高养殖水平。狠抓科技兴渔,大力开展科技入户,加强技术培训,成立水产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搞好流通服务,苗种、鱼药、饲料,水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抓好健康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创建水产健康养殖,加强养殖专项整治,强化“三项记录”和“休药期”管理,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渔药和添加剂,加强水域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监测,确保全县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加强渔政执法,保护渔业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渔政监督执法管理机制。广泛宣传 《渔业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禁止偷、毒、炸、抢鱼案件,核发《养殖水面使用证》、《捕捞证》,加强船舶检验、渔药渔肥饲料安全、水产品市场管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确保生态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产安全。 加强宣传报道,营造发展氛围。做好水产养殖业宣传报道是推动水产发展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要力争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字、电视上有影,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促进随县水产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随县农业局) 冯大庆 许洪善 安仁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