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清气正
———随县淮河镇白鹤湾村党风廉政建设纪实
作者:钟克波
“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近日来到随县淮河镇白鹤湾村,村务公开栏里健全的民主管理组织让人一目了然。 白鹤湾村党支部下辖8个党小组,党员28人。近年来,该村两委紧抓党风廉政建设,切实保障干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该村一举从4年前的村民“上访村”、村级组织“涣散村”变成现在的随县党风廉政建设试点村。 村务公开:从封闭到透明 “办事不公开,村事就很难开展;公开不彻底,干群矛盾也还是会存在。”谈及村务公开,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道学感受颇深。 2006年前,时任村两委干部没有及时公开宁西—汉丹铁路连接线占地补偿款,一些村民认为村干部贪占了补偿款,导致上访不断。2007年,从村治保主任升任为村支部书记的王道学,引导新任两委拓展村务公开途径。 严把公开内容关。公开前充分准备,再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召开会议对公开内容逐项审定,最后由村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审核、确认后公开。 创新公开形式。该村公开的办法,由静态转向动态,由被动转向主动,即会议公开、广播公开、短信公开。春节期间,村干部仅向没能回家的外出务工群众发村务公开短信就达到61条。 关注群众反馈意见。该村每年召开6次以上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随时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村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随时关注、收集干部群众对村务公开内容的反馈意见,及时与村两委沟通,向干部群众作出解释和说明。同时,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该村还进行点题公开,只要群众有公开需要,且不属于保密事项,都向群众公开。 强化监督:从形式到实效 “村干部称职不称职,由群众说了算!”去年2月,这种新形式的村干部监督制度,让白鹤湾村的村民着实感到新鲜。 去年初,村干部针对述职述廉要求的内容写出书面党风廉政承诺书,并与淮河镇党委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承诺书还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2月,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全村党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44人对村实职干部述职述廉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廉政质询、打分测评。 财务收支一直是敏感话题之一。“对于这一事关干部清白、集体兴衰与社会和谐的大事,我们必须实行阳光理财!”村两委健全了资金监管、发放等制度,主动接受镇上对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得明明白白。 为了规范村干部的决策行为,该村两委在决策时主动让群众参与,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2007年,该村决定修通20公里的机耕路、整修20口堰塘和5处水毁工程。村里的钱到不了位,村干部带头垫付了5万余元的工程款。由于村干部带头讲廉洁、讲奉献,村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积极参与,一分一文张榜公布,顺利完成了基础设施改造。 发展经济:从干部廉洁到共同富裕 风清才能气正,发展才能助廉。白鹤湾村在治廉的同时,大力引导村民致富。 发展茶叶经济,搞活山场经济。王道学是远近闻名的茶叶种植大户。这几年,他引导村民发展茶园200多亩,并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保证茶农的茶叶产量高、卖好价。今年,村里又成立了林业开发领导小组,决定通过林地流转方式,开发油茶面积300亩。 发展打工经济,转移富余劳力。向北京、珠海等地输送劳动力600余人,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同时,该村50多个被套加工者在全国加工被套,人均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叫响了白鹤湾村被套加工的品牌。 去年,白鹤湾村村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5000元。村民们说,村两委一班人功不可没。 如今的白鹤湾村,如同一只白鹤,在清风正气的助力下,正展翅高飞,奔向更美更灿烂的明天。 (特约记者 钟克波 通讯员 程世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