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老年人 从关爱耳朵开始
今年3月3日是第十一个爱耳日,主题是“重建听的希望”。老年人的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听力也逐渐衰退。由于耳聋,很多老年人变得不愿与人交往,而正是由于缺乏沟通,使得他们的性格变得急躁、孤僻甚至古怪,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响,还可能成为老年痴呆症的诱因,半数老人耳朵不好使。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频听力随之逐渐下降,以至全频听力下降的耳聋,严重者可造成交往障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老年人听力障碍者约占老年人口的50%左右。 老年性耳聋一般有如下表现:当别人说话时他们常打岔,常常出现很多笑话,使老年人感到十分尴尬;看电视、听收音机时常将声音开得很大,致使其他人无法忍受。 老年人多发耳聋的原因 老年性耳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的听觉系统老化的结果,表现为耳蜗基底膜、听觉细胞和听神经老化,其次是由于内耳动脉硬化,使内耳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老年人的大脑听觉中枢也有退行性改变以及不同程度的脑皮质萎缩,致使听觉和分辨能力下降,这也是老年人耳聋的一个原因。 老年性耳聋的特点 老年性耳聋有三个特点:一是老年性耳聋大都是双耳都聋,耳聋程度可不一致,但均呈现慢性进行性耳聋。二是 “语言的分辨能力差”,换句话说,就是 “只闻其声,不解其意”;三是一部分人有“重振现象”,即存在 “低声听不清,大声嫌人叫”的现象,许多老人都有这种体会,低声说话时喜欢用手挡住耳廓倾听,当别人大声漫谈时,又觉得太刺耳。 要耳聪目明重在日常保健 虽然人的听力下降是自然规律,但老年性耳聋的发生,除生理性衰退之外,还与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大量饮酒、吸烟、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反复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因素有关。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极预防上述相关因素,并配合听力功能训练,就可以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老年性耳聋一般可用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但效果目前仍不够理想,一旦听力不可恢复应立即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但千万不可随意购买,注意在配戴和选购前,由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耳聋病史,即通常所说的“测听力”;了解助听器的主要电声性能指标,选购相匹配的;注意调试评估,若经过一两个星期还不能适应,需要进行重新调整。 (随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张运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