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让劳动力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
——求职难与招工难现象分析
作者:唐天才
  3月4日,曾都区在随城香港街举行“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此次招聘活动,共提供岗位8000多个,有1.2万人前来求职,而现场录用的仅2012人。
    据了解,近来曾都区人力资源市场先后举行了两场大型招聘会,每场都有万余人前来求职,而最后录用的却不到1/3。在平时,该人力资源市场每月有2000多人前来登记求职,但被录用的也寥寥无几。
    求职者就业要求与企业条件差距增大
    “我是个木工,在你们公司干1个月能拿多少钱,有没有试用期,会经常加班吗?”在当日的招聘会上,曾都区何店镇的杜师傅在一家企业招聘台问道。 “我们公司是搞建筑的,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试用期1个月,如果技术可以,我们就正式录用,工资再上涨200元。平时一般没有休息,加班要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听了介绍,杜师傅觉得,月工资2000元还行,但是如果大量加班的话,他可能吃不消。
    据了解,企业目前招工难,主要原因有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用工制度不合理等。
    一些企业不与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环境差,是招工难的又一因素。“现在找工作不光是看工资多少,还要看有没有社会保险,特别是要看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冲压工祁师傅说。
    区劳动部门负责人说,现在的求职者中,不少是80后、90后,他们大多有中专或高中文化,求职时除工资薪酬外,他们更注重对就业环境、发展前景、劳动保障等方面的选择。据了解,我市的许多企业在市、区经济开发区,那里的交通、住宿、用餐和娱乐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之中,不少年轻人得知娱乐、消费不方便后,放弃了在那里就业。
    求职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有技术是应聘的一大法宝。记者纵观各个招聘单位所列举的岗位,几乎都要求具备某项或几项技术,甚至是熟练工。
    在当日的招聘会上,长期在城区拉板车的黄师傅来到一家企业招聘台前,向工作人员问道:“你们单位不是招电焊工、油漆工、装配工、车工吗?我想应聘!”“你干过这些工种吗?”“没有。”“那对不起!我们招的是熟练工。”黄师傅不死心,一连询问了好几个招聘台,多次应聘碰壁之后,黄师傅说:“看来,我还得找个地方先学艺!”
    业内人士分析说,企业招工就好比人“找对象”,企业选择求职者,而求职者同样也在选择企业(单位)。有些求职者自身素质较低,企业需要的人才所具备的素质,他们没有。如一家企业需招两名文秘,月工资3000元,要求会熟练电脑操作,会制作软件,并且会写文字材料。这些条件让应聘者望而却步。该企业负责人说,我们要招的是确确实实的人才,而且是个多面手。
    多方努力让求职者与企业有效对接
    把广大求职者当做重要劳动力资源,实行更加人性化的用工制度,正成为一个新课题摆在各级政府和各企业面前。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部门在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高新技术行业,也要考虑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求职者能就近找到“东家”。各级政府还应积极为求职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建一些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和配套设施,让工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生活更便利。
    劳动保障部门也要积极应对,适时多举行大型招聘会;与企业联动,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向企业输送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而对企业来说,要想招得来、留得住,必须善待员工,提高求职者福利待遇,办好社保,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企业文化。同时,企业老板要摒弃 “大哥大”思想,充分认识到员工才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困难。这样员工才可把企业当成“家”,企业才越做越红火。
  
    (本报记者 唐天才)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劳动力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