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难与招工难的背后
——曾都区新春首场劳务招聘会透视
作者:王董斌
2月21日(正月初八),曾都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在该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了新春首场劳务招聘会,到会招工的单位有113家,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当天进场求职者8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3560人,现场录用1237人,约四成求职者失望而归。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有人找不到工作,有工作岗位却招不到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成为今年全国各地劳动力市场的一大现状,我市也不例外。 “目前我们公司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比去年提高了200元以上,管理层、技术人员的工资更高,但仍存在较大的用工缺口。”泰晶电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我市目前用工缺口在1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机械加工、纺织服装、餐饮服务业为主。与往年相比,今年企业提供的岗位薪酬普遍有所上涨,绝大部分岗位的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齐星公司对高级技工开出的月工资则达到3500元。 一些企业表示要招有2-3年工作经验的人员,这让许多求职者望而却步。而有在沿海电子企业工作经验的随县新街镇青年姜威则在观望、选择中:“我想在家乡找份工作,只要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好,工资低点也可以。” “两难”背后透射多重变局 曾都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陈义春说,往年我市企业招工仅是熟练技工紧缺,今年不少企业遭遇普通工人短缺,一些服务型企业也存在招工难。这除了以往求职者缺乏技能、难以适应专业性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之外,还透射出一些新的变局—— 供求变局。劳动力由过剩正转为相对短缺。此外,国家惠农政策、鼓励创业政策等吸引了部分劳动力回乡自主创业,外出打工者减少。 劳资变局。当下农民工群体正在实现一次大规模的代际替换,80后、90后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与父辈不同的是,更加注重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从被动接受企业单向挑选,到开始挑工作、看待遇。 经济变局。内陆省份加速发展。包括随州在内的内陆城市,近几年来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引来许多企业落户,加上一些企业扩能扩规,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增加。 “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则是农民工越来越注重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陈义春说。 企业和求职者都要转变观念 有关人士认为,化解招工难和就业难,企业和求职者都要转变观念。 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陈义春说:“企业用人要有长远规划,做好人才储备,规范用工行为,不要在企业生产不饱和时裁人,生产饱和时再去招人。同时,企业不要一味设置招收熟练工的门槛,要担负起劳动力培训成本。”楚威公司二期项目投产前,公司向社会招收大批工人并进行培训,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企业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工人提供较好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据了解,我市某汽车制造公司因为提供给员工的工资待遇低,导致员工大量流失,出现年年招人的局面。而冰姿服饰公司因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员工少有流失。 求职者要转变择业观念。求职者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来选择职业,要先就业再择业。同时,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自主创业或者本土就业。 劳动部门也在积极应对。今年,我市“春风行动”期间将举行多场招聘会。此外,曾都区劳动局就业训练中心将与企业联动,开展订单培训,向企业输送和培养技能人才。陈义春说:“希望企业能够与我们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联动机制,互通信息,便于劳动者和企业成功对接。” (本报记者 王董斌 通讯员 李 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