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价·医改·养老
——三部委负责人谈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
新华社3月8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8日下午举行记者会,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卫生部部长陈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就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答记者问。 未来20年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姜伟新认为,抑制高房价首先要增加供给: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加快、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扩大供应范围;加大、加快限价房建设,扩大供应范围;加快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其次是抑制不合理需求,主要是抑制投机性需求,对第二套房的消费要采取经济上的措施,进行控制。第三是加强管理:增加土地总量供应,包括已经在开发商手里的土地要促其加快开发;切实解决捂盘惜售问题。 姜伟新说,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房价过高、过快上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相信今年房地产市场应该比较平稳。未来20年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需求较大,而土地供应有限,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但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很大。 在回答财政收入和土地买卖的关系时,姜伟新说,不能否认土地价格上涨和房价上涨确实会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收入。但同时房价过高过快上涨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任务、责任也非常重。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应客观全面看待。中央已要求地方政府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公立医院应坚持公益性 在回答关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问题时,陈竺强调,公立医院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坚持公益性方向是题中之意。这需要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改变目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建立起能够体现公益性的体制、机制;建立合理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发挥医疗卫生队伍的积极性。 关于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投入的问题,陈竺说,现在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较低。卫生事业是对一个国家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投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安全网的核心所在,要拉动内需、保持经济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建立这个安全网;卫生事业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是我国未来服务业增长的重要抓手。 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对于“养老保险公平性”,胡晓义表 示,要增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需要 依次解决制度从无到有、覆盖范围从小 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和不同制度统 筹协调四个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 的制度衔接也是要解决的统筹协调问题之一,十七大已经明确了改革方向,就是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 “我们改革的基本经验,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胡晓义强调,“所以,我们现在在五个省份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希望通过试点,摸索更多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制度,然后逐步推开。” 关于编制社保基金预算,胡晓义介绍,国务院决定要从今年开始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我们正在开展这项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扎实、稳妥地进行,今年我们对城镇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统一编制预算,使社保基金的收入、支出更有计划性,更能够抵御各种风险,管理上更加规范,也能够应对诸如老龄化这样的风险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