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地合作兴随州
——“随州·武汉高校”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协商会议侧记
3月12日上午,“随州·武汉高校”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协商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组织部、科研处负责人和我市有关领导会聚一堂,共谋随州与高校合作发展。 为推动校地、校企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为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将于5月上旬在武汉举办“随州·武汉高校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此次协商会,是为其做前期筹备工作。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翟天山对随州开展与高校的战略合作工作非常重视,他说,我省是科教资源人才大省,科教实力和人才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这是湖北最大的优势。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需要依靠人才和科技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年轻的随州市更迫切需要人才和科技作支撑,高校的学科发展也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个会议可进一步加强随州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合作,很有意义。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雷文洁向与会代表介绍了随州的市情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达了合作的迫切愿望。雷文洁说,随州建地级市十年来,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科技发展水平还不高,综合创新能力还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大,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地联姻,加快人才的引进和科技的合作。充分利用好武汉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资源,实现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联手,来加快随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她还表示,开展“随州·武汉高校”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是随州发展所需,武汉高校的优势所在,组织部门的职责所为。 雷文洁还就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基本想法和思路作了说明:一是在合作载体上多样化。采取技术攻关和合作,共建技术(工程)中心、博士后产业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等。二是在合作领域上全面化。既有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也有文化旅游、城建规划、环保、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合作。既有校企的技术和项目的合作,还要有市校的战略合作。三是在合作机制上长效化。通过举办洽谈会,揭开随州与武汉高校合作的新序幕,并以此为载体,开展长久的联系和合作。 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纷纷发言,表示将踊跃参加此项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支持随州的发展。 “我去过随州,随州是一个文化厚重、充满魅力的城市。我们学校在汽车机械、生物化工和旅游等方面,与随州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武汉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宏发首先发言。 “产学研用,重在‘用’上,过去与齐星、华龙车灯、双剑风机有过合作,觉得以前的合作比较单一。我们将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在项目、人才上给予随州大力支持。”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横向处副处长何保华介绍。 “随州对相关工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教育、卫生、环保、城建等方面的技术和人才需求进行了统计和整理,这里涉及到的80项技术和人才需求,我们将好好研究落实。”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代表表示。 “随州举办的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做好前期的调查、考察、对接工作是关键,我们将与相关专家沟通,在近期组织专家教授到随州参观考察,也欢迎随州的企业家到高校来考察商谈。”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代表热烈响应此次活动,期待5月份的洽谈合作。 副市长谭志勇主持会议。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经信委、教育局和各区市县有关负责人,与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们就有关合作事宜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刘熙发 伍雅兮 刘永华 饶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