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花菇之乡养殖忙
——草店镇发展养殖拓展致富空间
作者:徐王俊
  3月底,在随县草店镇二道河村一家150标准化养殖场内,忙碌着一个身影——“镇巾帼致富能手”熊建英,她正在打针、消毒、测室温……透过玻璃可以看到,100多头猪仔在干净的猪圈内,或打着瞌睡,或喝着水,悠然自得。
    草店镇是“中国花菇之乡”,家家户户种香菇,共种有3000多万袋袋料香菇,年产值3亿元,二道河村也不例外。可在花菇之乡搞养殖,却成为全镇致富的一个“冷门”。
    “越是冷门,就越有商机。”熊建英在致富路上,动起了脑筋,“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肉类需求不断增加。每逢红白喜事,大家都到河南信阳去买肉,为何不在自己家门口建个养猪场,供应本地市场呢?”
    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2008年3月,熊建英拿出多年来种香菇的积蓄12万元,加上向亲朋好友筹借的8万多元,选择了150标准化养猪模式:即建1栋全封闭式标准猪舍,进行标准化饲养,每批出栏肉猪150头。熊建英笑着说,该模式猪舍环境采用封闭管理,每天消毒杀菌,猪可自由采食,一年可出栏3批450头肉猪,且瘦肉多,销路好,去年获利8万多元。就在采访的前一天,她一下子就卖出了40多头肉猪,赚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养殖的良好效益在菇乡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村民们纷纷效仿,有的养羊,有的养牛。该镇游河沟村水产养殖已初具规模,龟蟹虾等养殖面积达300亩。为了让养殖形成规模,熊建英组织8家养殖户,成立了绿源专业养猪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义集体开拓市场。该村村支书曾宪平介绍,两年时间,该村猪牛羊养殖专业户达到了20多户,成为该村除香菇之外的另一主打产业。
    尝到养殖甜头的熊建英,并未满足现状,她又开始拓展新的致富空间。她通过上网、阅报等发现承包鱼塘,利用猪粪搞水体养殖,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今年,熊建英又花了2万元,承包了15亩的鱼塘,准备养鱼虾等。她还说,今年下半年肉价有可能会上涨,现在最需要的是补栏,打算增加10头母猪,可年产小猪250多头。目前,她已计划把镇上的房子卖掉,解决资金难题,扩大养殖规模。
    据该镇党委书记岳全谱介绍,2009年,草店镇利用能人带动、示范效应,推动养殖业发展,全镇全年共养牛6360头、猪3.5万头、羊4.3万只、鸡鸭鹅约计41万只,养殖业所取得的收入占全镇GDP的8%,同比上涨10%左右。
  
    (本报记者 徐王俊 通讯员 余志文 王胜金)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花菇之乡养殖忙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