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
作者:徐厚新朱晖
1.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情况及传播途径 (1)晚疫病危害症状。植株被侵染后,首先在叶尖 或叶缘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 成褐色,不产生霉轮;湿度—大病斑就向外围扩展,病 斑与健康部分无明显界限 (区别早疫病的病斑为同心 轮圈),病斑边缘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明显。严重 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叶柄或茎,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 整个植株变为焦黑,空气干燥就枯萎,空气湿润叶片就 腐烂。 薯块受侵时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病斑,稍 微下陷。病斑下的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部分。薯 块可以在田间发病烂掉,也会在田间受侵染而储藏后 大量腐烂。 (2)晚疫病的传播途径。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属藻菌 纲,霜霉目,疫霉属。带菌种薯是主要的侵染来源,收获 时要即时将病薯块清开,尤其是做种薯的薯块,更应仔 细检查有无侵染现象。否则,播种时把轻微感染的薯块 播进地里,芽块上的菌丝体随幼芽、芽条和植株向上生 长,当遇到空气湿度在75%以上,气温在10℃以上条 件时,叶子就出现病状,形成中心病株,病叶上产生的 白霉(孢子梗、孢子囊)随风、雨、雾、露和气流向周围植 株上发展,一部分落入土中侵染正在生长的薯块。 2.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1)加大健康种薯的推广应用。最好选用当年调运 的健康种薯种植,建立无病种薯基地,保证种薯不带 菌,有效从种源上降低病菌的侵染源,是晚疫病综合防 治的关键一步,也是马铃薯增产的有效途径。 (2)消灭中心病株,抓好药剂防治的时机。中心病株一旦发现,一定要拔除,深埋消灭。在中心病株出现时,开始喷药58%甲霜灵锰锌防治。一般在十到十四天左右连喷三次农药,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特别仔细喷药,若雨水频繁,喷药时间间隔缩短,增加一到二次。一定要注意群防群治。 (3)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在低洼集水的地块,一定要注意开沟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发展;结合中耕培土, 阻止病菌渗入块茎,降低薯块发病率。(徐厚新 朱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