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规模化种植 标准化生产 高产化栽培
马铃薯成为随县农民致富新途径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张明学报道:小小马铃薯,成为随县农民致富的新途径。该县去年种植马铃薯8.25万亩,平均单产2016公斤,每亩纯收入22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今年,随县种植马铃薯面积达到10万亩,参与种植的农户有2.3万户,仅此可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
    近日,参加南方冬种马铃薯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福建等省(市、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代表及有关专家,还专程来我市随县唐县镇参观了冬种马铃薯集中连片生产示范田、深沟高垄全覆膜技术示范片,并对我市开展冬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晚疫病防控、地膜覆盖栽培等生产经验与高产栽培新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强调了发展南方冬种马铃薯的重要性,指出发展南方马铃薯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冬季农业开发、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满足市场供给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县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唐县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厉山、尚市等沿316国道集镇为中心的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有利商品薯调运和提高价格。鲁城河村二组李四清高兴地说:“去年种植马铃薯18亩,平均单产2608公斤,其中有3.5亩地单产达3164公斤。是种小麦收入的十几倍!”目前该县已经在唐县镇鲁城河村、鲁城村建立了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在鲁城河村建立了2000亩脱毒马铃薯连片核心示范区、三个百亩核心高产攻关田(目标产量3000公斤/亩)。
    据介绍,随县以马铃薯带动农民致富的主要作法和经验: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实现规模化种植。按照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安排,该县已把马铃薯生产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产业发展,力争2020年达到20万亩;二是合理选择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他们通过选择交通便利、沿河两岸、土地肥沃、可耕作性强的田块种植马铃薯,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其马铃薯生产已获得国家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三是根据市场需求,着力科学化选种。并大力推广早熟优质品种,提早上市,农民增收显著;四是创新种植模式,普及高产化栽培。近几年总结探索、示范并成功推广的“鄂北春马铃薯深沟高垄全覆膜”栽培模式,解决了鄂北地区马铃薯冬季低温冷寒、春季阴雨渍害的关键技术问题。这项研究成果还荣获了“2009年度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五是实行订单生产,大搞产业化经营。随县先后成立了马铃薯协会和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及马铃薯加工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完善马铃薯市场信息体系和销售网络,积极扶持发展马铃薯产销专业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大力开展马铃薯保鲜、储运、包装及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引进研发,提高了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马铃薯成为随县农民致富新途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科教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