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少年识得“愁滋味”
——蓝天心理咨询中心帮青少年“解愁”的故事
作者:张顺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是稼轩先生对一些文学青年的写照,如今,“爱上层楼”的文学青年不那么多了,而识得“愁滋味”的“问题青少年”却多了起来,以致一些学生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孩子们的问题却越来越多?
    记者在随州蓝天心理咨询中心的采访中,见到一个个为“愁”所困的青少年,他们的故事的确令人深思。
  
  与死神擦肩而过
  
    小刚,一个16岁的男孩,看着他文静而略带不好意思的笑容,你无论如何也不会将他与“自杀”二字联系在一起。开始,他不愿接受采访,当记者说,如果许多面临他同样问题的青少年,了解到他的故事,可能会从中吸取教训,从中受益,他欣然同意了采访,娓娓而谈起来。
    他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好孩子”,小学初中都是快班特快班的“种子选手”,在父母亲戚们面前,他是父母的骄傲,是同辈孩子们的榜样,是将来的“天之骄子”。但到了高中,他一下子失落了,分到了普通班,在班上的成绩排名排到了20多位。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在班上出人头地,一定要进入重点班。经过一段时间的拼命努力,他的排名上升了,十几名、前十名……但他似乎碰到一层天花板,在第9名的位置上,他停滞了下来。他以为是自己还不够用功,以至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以至于睡觉做梦也做的是越解越糊涂的难题。
    彻夜的失眠,成绩下降,给了他重重一击。医生的诊断是:抑郁症、强迫症。他带着帮助睡眠的药物回到学校,但学习却离自已的目标越来越远。想到父母为自己的学习付出了一切,想像到父母因自己学习退步不能考进理想大学那痛苦的神情,他不寒而栗。“长疼不如短疼,没有了我,父母痛苦一时,就不会因为我没出自息而痛苦一辈子了。”他将医嘱一次只服一粒的药丸,一下子呑下了五六十粒……
  
  一个留守生的自白
  
    小强,一个曾经的留守生。
    “我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父母就出来打工了,我和弟弟一直和爷爷在一起。上初中的时候我一直是班长,学习好,老师同学都很喜欢我。但慢慢的人就变了,心情时好时坏,动不动就发脾气。那个时候我人非常浮躁,孤独。有一次向我妈要500块钱,她不给,我就像发疯似的大哭了一场。哭的声音很大,控制不住。当时整个身体很僵硬。我上初中的时候经常殴打我的弟弟,我说什么他不听我就打他。经常打的很惨,好像我在外面受的委屈都发泄到他身上,现在回想起来他真的很可怜。
    “我们村里人都说我从小被父母惯坏了,要什么给什么。爷爷对我也很好,从来都是依着我的。别人没有的东西我都有。
    “我不上学的时候,有一次我想出去打工但没路费。我大伯家的哥哥说借钱给我,但后来他说,怕别人说借钱给我把我惯坏了,会害了我,就没借,我一气之下,在家里见到什么东西就摔。几乎能摔的东西都被我摔碎了,摔完就哭起来了,爷爷一直在旁边叹气。
    “出来打工三年了,虽然我人长的不错 ,但从来没有哪个女孩喜欢我,经常感觉心里极度不平衡,前几个月经人介绍了一个女朋友,谈了几个月还是分手了,她说跟我在一起没什么意思。打工这几年,我做过至少10种工作,但都时间不长,到最后离开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与人不和。别人不喜欢我。
    “现在的我虽然没有想死的念头,但始终感到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感觉整个世界把我抛弃了,总想找一些惊险刺激的事来做,每天活着就像是在做梦一样。我现在变得无节制地抽烟、花钱,生活变得懒散放纵,完全无规律,不珍惜身体……”
  
  帮助他们心理成长
  
    小刚因及时发现与抢救,与死神擦肩而过。同记者谈话时,他正在蓝天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课程的学习。如今,他对当初轻生的举动感到很后悔,对生命,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学习的信心也在逐步恢复。
    蓝天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谢慧敏说,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别看他们的个头已长成了一个大人,可他们心理成长的过程远没有完成。家长们对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很容易予以满足,但对他们心理上有哪些需求,却不很清楚,也很少顾及。比如小刚,此前是一个成绩好又听话的孩子,没有经受过挫折,更没有体验过生命的意义,眼睛里只盯着一个目标,一旦觉得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便觉得天塌下来了,一瞬间的念头,就可能铸成终生大错。而小强,一直生活在父母和爷爷的溺爱之中,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常以多给孩子钱来弥补自己心中的愧疚,其实,小强他们更需要的,不是父母的钱,而是父母的爱,当这种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以要更多的钱、打弟弟、摔东西等方式发泄出来……
    谢慧敏特意带着小刚体验生活、体验生命,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在长跑的过程中,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一点一点地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生活的多彩,磨炼战胜困难的意志,坚定实现目标的信心。而对小强,谢慧敏则给他布置了一份份作业,帮他认识到自己性格的偏差,学会找到自己的优点,学会改善人际关系,学会爱与被爱……
  
    (本报记者 张顺)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少年识得“愁滋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