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种田 低碳生活
余店镇农民以“五化”为新时尚
作者:宋俊超、
本报讯 记者宋俊超、通讯员程爱华报道:4月14日,广水市余店镇13个村的50多位村民把镇农业服务中心“吵”翻了:“我要60公斤优质稻种”、“我要高产纤维品质好的棉种30公斤”……现在,技术信息化、产供专业化、品种优质化、耕作机械化、生活低碳化已成为广水市余店镇农民的新时尚。 余店镇政府先后筹资100多万元,实施“技术信息致富工程”,使信息工程进村入户。农民通过互联网收集信息,网购农资,学习先进技术,销售农副产品,技术信息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该镇鼓励和支持农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三瓜”、土鸡、食用菌等6个专业协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经纪人达100多人。 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近日,余店农民纷纷到农资超市,购买优良水稻、棉花种子,种植品种实现了“优化组合”。农民特别注重品种的更新换代,什么品种好就先试种什么。如今,95%的农民都时兴选购“杂交化”的优质品种。 春耕时节,过去是犁耙水响,现在是机械轰鸣。在余店镇的田边地头,随处可见农民用“小铁牛”和“施耕机”耕田耕地。在乡村公路上,农民开着农用车拖粮运肥。芦庙村农民程开宝,先后买回了收割机、施耕机、插秧机等农用机械,他每年耕种土地近100亩,年收入十几万元,成为当地的种田大户。 阳春三月,走进该镇关寨村,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据村支书舒正佳介绍,自打家里建起了沼气池,人畜粪便和各种杂物全进池消化了,烧火做饭方便多了。去年全村建沼气池20多口,鼓励农民发展“猪-沼-稻”、“牛-沼-果”等低碳种养模式,村民们过上了低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