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一次难得的“糊涂”
  下了晚自习,距离查寝还有20分钟,我就到广播室去休息一会儿。我拿出钥匙开了防盗门,打开灯。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三位女生惶恐地站到广播室的一角,我捆好的书已散落一地。一位是拿有钥匙的播音员,另一位手中拿着一个黄色的小手电筒,还有一位手里拿着一本书。我突然明白了,我在教室没收的学生十几本小说用绳子捆着放在广播室里,原来她们是趁黑来“偷”书的,竟被我撞了个正着!我强压住心头的怒火,问道:“你们在干吗?”其中一人答道:“我们拿东西。”我故作平静地说:“拿东西咋不开灯呀?去休息!”她们三个蹑手蹑脚地走了。
    我望着散落一地的书籍,心潮汹涌:我历来奉行先“育人”后“教书”,这件事难道就这样算了?不该批评和教育她们吗?我真是太糊涂了!真有点不甘心呀!我真想收回钥匙,取消她广播员的资格,也想立马让学生把这些书籍搬下去。最终,我还是没有破坏“案发现场”,就让那些书籍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儿。在心中默默记住书本的数量和每本书的位置,我知道,这位播音员每天要播音,面对这个“案发现场”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思考,我还想看看她们还将会怎样做。
    第二天我到了教室,看见她们三位正襟危坐,我却只字未提,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连几天、一个星期过去了,“案发现场”保存完好,书籍纹丝未动。我还观察到,这三位女生在教室的表现也是大有进步,变得遵守纪律,勤奋学习,特别是对我更加尊敬了。我心生欣慰的同时也颇为感慨:难得我“糊涂”了一回!
    当我读了《假币》一文后,我更庆幸自己难得的“糊涂”。《假币》一文中讲述了一位山里的孩子卖药材时得到了假币花不出去,他只好在交2000元学费时夹了那三张假币。第二天,他决定向老教授坦白,刚开口还没说完,老教授打断说:“你早不交晚不交,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毕业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阔步文坛,从此再也不愁没钱。他为教授准备了一万元钱,专程向老师认错。老教授说:“你那三张假币,我留着呢。”他问:“老师,为什么你说让贼偷了?你当时完全可以揭穿。”老教授严肃地说:“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你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三百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
    是呀,正像电视连续剧《名校》中张一白老师说的一句话:“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孩子”。对待那些犯错误的孩子,一味批评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不如给他们一个空间自我反省、改正。有时候,“糊涂”要比“清醒”好。
  
    (周义刚)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次难得的“糊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