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打开未来城市之门
——从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
作者:据新华社5月2日电
  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打开了未来的城市之门,透过各种新能源汽车,先进医学技术、绿色建材、智能家居、“零排放”社区……,一个充满幻想、五光十色的未来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
  未来汽车: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
    进入中国国家馆的低碳区展厅,一款名为“叶子”的双座新能源概念车吸引了很多参观者驻足。白色车身顶部是一片绿色的大叶子,四个黑色轮子上分别配载三个风扇叶片,看上去更像一个放大版的儿童电动汽车。
    “叶子”车顶部的巨型叶子实际上是一个高效光电转换器,可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以可视化的“叶脉”方式显示能源的流动。独特的阳光追踪系统能使叶片上的太阳能晶体片随太阳照射方向而转动,无论阴天、雨天都能最大化利用太阳能。
    带有风扇叶片的四个车轮实际上是四个风力发电机,通过捕捉散逸的风能并转化为电能,充入自身电池储存能源,形成辅助电驱动系统,最大限度拓展利用新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叶子”车体外壳采用一种可吸附二氧化碳的材质,能模拟绿色植物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生物燃料电池再将产生的电能给锂电池充电,由电机驱动汽车。同时,它还能将光电转换中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转化为电能为车内照明,或转化为车内空调制冷剂。
  未来疾病诊断:迈向无创、无痛时代
    以色列馆副总代表毕雅丽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最新型的体检仪器——一粒长26毫米、宽11毫米、重量小于4克的“胶囊内镜”。检测者只需将它吞下,伴随肠胃的蠕动,“胶囊内镜”将会对人体消化道进行全程检查,目前已经能够检测出42种疾病。
    记者看到,透明的“胶囊外壳”下面,清晰可见两端各有一个绿豆大小的微型相机,而“胶囊内镜”的原理正是借助两端的成像装置和光源实时拍摄人体内腔照片,如最新一代食道“胶囊内镜”每秒钟能拍摄近20张图片,这些照片通过检测者体外携带的信号接收器被传输到终端信息平台,供医生下载图片进行诊断。
    “检测者不必担心吞下它会对人体有伤害,因为它就和平时吃药一样轻松,只是这个特殊的药片不会被消化掉,在吞下一天之后会被自然排泄出来。”毕雅丽说,这种“胶囊内镜”已经在以色列、美国等地的医院推广使用,临床证明这种检测方式无痛、无创口,即使儿童使用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对于传统肠镜、胃镜检查的痛苦经历,“胶囊内镜”的出现无疑将掀起未来疾病诊断的又一场革命。而本届世博会上,包括能进行十项尿检的抽水马桶、家用中医数字化四诊仪、唾液检测肿瘤等在内,越来越多人性化、精细化的现代医疗技术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
  “零碳城市”:城市实现自给自足?
    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热力电力转化器收集足够的电能供给建筑的日常使用,收集的热能将转化为建筑制冷的动力;雨水收集系统供应馆内非饮用水;太阳能热水板用于家庭用热水收集;食物和有机肥料发酵产生沼气能源;风帽提供被动式风助力通风和热回收;屋顶的绿化又通过光合作用将通过风帽散发的室内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通过复杂而又精细的循环系统,伦敦案例馆仿佛是一株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吸收阳光雨露,生成氧气。
    伦敦案例馆中的餐厅也尽显循环再生的理念。每天多余的有机饼干经特殊处理,可变成餐具,以减少洗涤带来的污染和浪费;厨房产生的生物垃圾将被收集到生物能炉内用于发电、发热;就连客人喝剩下的啤酒瓶、可乐罐也被收集起来,做成店内电灯、烛台等装饰。
    据介绍,伦敦案例馆的原型、英国贝丁顿社区的居民一年可比普通伦敦家庭少开2300公里的车。伦敦案例馆馆长陈硕说,中国的气候条件更适合建设“零碳社区”,不占用“生态足迹”的住宅社区有可能在30年后真正来到我们身边。 (据新华社5月2日电)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开未来城市之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