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那片“沼泽地”
——记广水市恒达喷焊设备公司经理陈光海
创业经历:陈光海,1988年从中南民族学院 (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喷焊企业当上了工程师。由于国企改制,他成为“下岗职工”。身怀技艺的陈光海,经历了打工、创办企业、工厂停产的磨砺,再度办起了自己的企业。 广水市恒达喷焊设备公司是陈光海通过10年打拼发展起的一家民营企业。现在公司年销售收入达数百万元,吸纳60余人在此就业。然而,在成功的背后,陈光海却走过了一条艰辛的创业路。 1988年,陈光海从中南民族学院毕业。他放弃了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铁饭碗”,毅然来到一家喷焊设备制造企业实现 “学以致用”的理想。在那里,陈光海潜心学习专业技术,了解市场行情。后来由于国企改制,陈光海下岗了。经历了打工、创办企业、创业失败后,陈光海决定回到家乡从事自己的老本行。 2000年,陈光海带着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网络只身回到家乡注册了广水市恒达喷焊设备公司。 厂子建起了,设备购进了,首台标有“恒达”商标的喷焊机送进了洛阳工程机械博览会会馆。但博览会结束时,陈光海的公司才拿到两台订单。此时他心里凉了半截:投资的几百万元不能打水漂啊! 陈光海走访往日老顾主时得知,就在他一股脑儿建厂房、购设备的近1年时间里,喷焊机行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轻型、便携型喷焊机成为市场的“宠儿”,恒达公司生产的老式喷焊机已落伍了。 好在企业才开始生产,市场只是发出了警示信号,没造成产品积压。他立马与聘请的技术人员一起攻关,拿下了移动式等离子喷焊机生产技术。他生产的使用灵活、保护环节完善的喷焊机,获得了市场的青睐。这一年,陈光海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 就在陈光海准备扩产扩能、大干一把时,一片“沼泽地”也铺在了他的脚下。由于行业内的无序竞争,2006年,他与3家客户签订的货值200多万元的产品生产过半时,货主无故提出退货。一时间,厂里红火的生产被迫停了下来。货主的毁约,他将损失近百万元,虽说客户赔偿了部分原材料损失,但毕竟一时没了订单。当月底,他借来4万元给员工发了工资后,工人走了大半,技术人员也收起了行装。陈光海咬紧牙齿:“我不信,这块‘沼泽地’迈不过去!” 陈光海把企业发展的方向定在研发拥有自已知识产权的产品上。他高薪请来技术员,并与中国表面工艺工程协会、华中科技大学焊接研究室合作,相继开发出DP-300C等离子推焊设备、DP-300QF气门推焊设备,这些设备成为油田、矿山、冶金行业专用喷焊机。现在,他的订单直接与大型企业签订。他说,与大企业做买卖,少了经营风险,多了质量保证。 主人翁感言:要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顽强拼搏。 (本报记者 宋俊超 通讯员 邓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