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5月19日,泰国军人在曼谷隆披尼公园外桥墩后待命。
19日,泰国军队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开进反政府的“红衫军”集会场所,以武力方式强迫“红衫军”基本结束了两个多月的集会示威。以阿披实为首的泰国政府,何以置国内国际和谈呼声于不顾,强力对付“红衫军”?
从表面原因来看,虽然“红衫军”同意谈判,但其并非没有前提条件。它要求军队先撤离,解除对示威场所的包围。这是阿披实政府不能接受的。阿披实要求“红衫军”先结束集会,然后才能进行谈判。
此外,在与“红衫军”的对峙中,控制着军队的政府毕竟处于强势。在分歧难以化解的情况下,政府希望通过强力压迫“红衫军”屈服。
从深层次原因看,尽快结束与“红衫军”的对峙有利于维护政府的权威。此前,阿披实政府试图在容忍与对峙之间“开辟一条中间道路”,但这一做法遭到支持者批评,被指责为软弱无能。在部分普通民众当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管以什么方式,只要能尽快结束目前对峙局面就好”的心态。
旷日持久的冲突给泰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也使首都曼谷的不少居民生命受到威胁,无法正常生活。特别是军队对集会示威地区实施封锁后,包括侨居的外国人在内的许多人不得不撤离家园。一些不能撤离的人不得不依靠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饮水和食品救援度日。
更重要的是,阿披实政府认识到,结束与“红衫军”的对峙可以使自己在未来的政治改革进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也可使这一进程尽早启动。阿披实的秘书长沙帕瓦苏19日说,在驱散集会示威者后,政府将推动政治和解路线图。
但观察家们同时指出,在政府用强力措施驱散“红衫军”示威者后,这些示威者并没有从根本上屈服,可能会以分散的方式进行种种破坏活动。
分析人士认为,泰国的政治和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在结束“红衫军”在曼谷的集会示威活动后,泰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采取安全措施,恢复社会稳定,其次是尽快推进政治和解计划,通过改革努力消除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据新华社5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