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随州,美丽的家园

  站在大洪山之巅,望山峦叠翠,大地飞歌。这,就是我的家乡——随州!
    这是一方开放的热土。虽然地处鄂北,但她东邻省城,西近川陕,北通中原,南接江汉,不愧是“荆楚之要冲”、“鄂北之门户”;虽然深处内地,但京广汉十贯穿南北东西,三条高速纵横境内,确实是我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正是因为这便利的交通,不少仁人志士相聚神农故里;正是因为区位辐射的魅力,无数海外客商才云集这古乐之乡。
    这是一座美丽的家园。不必说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原野,不必说葱郁的山林,或者倒映随城的湖水,单是那享誉中外的风景名胜,就让你不得不认可,随州是一片充满魅力的梦幻之地:大洪山巍峨挺拔,素有“楚北第一峰”之美誉,山间,古木森森,花香四溢,林中,溶洞迂回,泉清气爽,来此佳境,“鸢飞戾天者定能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也会窥谷忘返”;广水三潭,群山逶迤,林海茫茫,漫山遍野,四季花开,飞泉瀑布,良多趣味;徐家河、封江水,碧波万顷,百鸟齐鸣;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华山,地势险要,峰回路转,寨寺林立;黑龙潭,松涛阵阵,怪石嶙峋……处处美景,引人入胜,让你真正地领悟到什么叫“物华天宝”!
    这是一方神奇的热土。几千年来,蜿蜒流淌的涢水,讲述着一个个情系随州、演绎文明的动人故事。隋文帝自随登大宝,明玉珍揭竿而为帝,欧阳修讲学白云书院……一个个名人,一件件史事,让随州的文化底蕴越来越丰厚。尤其是华夏始祖炎帝,诞生于此,开创农耕文明与此,制耒耜、殖五谷、尝百草、兴贸易,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尊崇和敬仰;擂鼓墩古墓群,出土国宝众多,珍品精美绝伦,尤其是那套编钟,齐全的音律,广阔的音域,优美的音色,不仅改写了世界的音乐史,而且也展示了名城随州的几千年文化积淀。
    这是一方富饶的热土。这里,物产丰富,是优质大米小麦、商品禽畜的生产基地,堪称湖北的粮仓。这里,“年年岁岁花繁茂,岁岁年年果丰收”,既是源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更是得力于乡亲们的辛勤耕耘。阳春三月,桃花染红了天际,游人如织;名贵蕙兰,芬芳四溢,花商络绎不绝;系列香茗,纷纷崭露头角,招引采茶姑娘在茶林里自由放歌。金秋时节,洛阳银杏,铺金流芳,硕果累累。闻名遐迩的三里岗镇,环境宜人,森林茂密,生长出的香菇、木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仅为家乡人民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观光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从上古时代的炎帝神农到春秋时期的季梁,从农耕文化的开创到现代文明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随州人,沿袭了艰苦奋斗的传统,磨砺出坚忍不拔的意志。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两型社会、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构想后,我们随州人民没有坐等靠要,而是奋力抢抓机遇,厉兵秣马,充分利用“两圈”战略节点的优势,确定“擦亮两张名片,建设四个随州”的构想,力争发挥各种优势,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全市上下,组织团队,筑巢引凤;举办节庆,提升形象;依托市场,打造品牌……我们美丽的家园,像一幅连绵不尽的画卷,更宏伟的蓝图,还需要现在的我们去描绘。我们不能沉醉于自然的赋予,也不能享乐于暂时的收获,我们应该继续循着炎帝神农的足迹,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勇于开拓,为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而奋斗!
  
    (包燕宇)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随州,美丽的家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