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一双飞翔的翅膀
儿子从咿呀学语到今天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我一直在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契机,培养其良好的品德,点燃他兴趣的火种,锻炼他独立飞翔的翅膀,竭力让他成为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朝着自己的理想飞翔。 教孩子怎样做人 我们每个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关于怎样做人的教育无处不在。我的孩子今年已有15岁了,但从没骂过人,没和同学闹过一次矛盾,更不用说吵架之类的。身教胜于言教,我和爱人坚持不在孩子面前说人是非、指人长短,也向来不在家里大吵大闹,即使夫妻间有了分歧,也等孩子上学后心平气和地摆平,不让孩子在家里耳濡目染上一些污言秽语、粗劣的行为。孩子三岁左右时,有一天他正在沙堆边玩得兴趣盎然,我的一位同事善意地破坏了他沙堆,当时孩子说了一句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脏话,我刚好在旁边,弄得同事很是尴尬,我赶紧替孩子道了歉。之后,将他引回家,用动画片里逗人喜爱的小朋友、小动物都是不会骂人不会说脏话的好孩子,骂人说脏话的小朋友谁都不会理他这样让他喜闻乐见的道理教育他,自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犯这样的错误。 善良也是从小慢慢培养起来的。由于孩子没人带,在单位开例会时,已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和我一起开会,当时连续遇几位老师得了癌症,学校倡仪了几次捐款。有一天,孩子的手指不小心弄流血了,他捂着流血的手指对我说:“爸爸,我也要找校长捐款,我的手流血了!”听了孩子的话,我就借此机会让他明白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捐款、别人遇到困难我们都要帮助他们。有了这样的爱心萌芽,孩子变得乐善好施,经常帮助比较困难的同学,送给他们学习用品,用自己的压岁钱接济生活拮据的寄宿生,在学校组织的汶川地震捐款活动中,他更是摔破储蓄罐,一下子捐了二百多元,今年的玉树地震中,他又把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 从“网迷”到“小专家”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我感觉家里少了一只暖瓶,我问爱人,爱人说不知道,我又询问孩子是不是他不小心把暖瓶摔了,孩子矢口否认,我想也是:孩子不小心摔了暖瓶,应该有破碎的玻璃片等,但家里也没发现这些东西,就只好作罢。但在我一次拖地时,发现经常放暖瓶的地面砖缝里有细小的瓶胆碎屑。孩子在我追问下终于承认:自己一个人在家时摔碎了暖瓶,怕我批评,他把暖瓶壳和碎屑扫到垃圾篓里全部倒在后山坡上,搞个“消尸灭迹”,但还是不小心露了马脚!这时我又猛然想起,春节给他买的新皮鞋哪里都找不到,是不是他弄丢的呢?一审问,他又无可奈何地承认了:星期天在附近的小河里玩,一只皮鞋被水冲走了,害怕回家爸妈知道,把没冲走的那只鞋也扔在河里,趁我们不在家,赤脚跑回来换上一双新鞋又玩去了,真叫神不知鬼不觉!我还以为是晒鞋时叫捡破烂的拿走了呢,真是人小鬼大!但我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因势利导地说:“我的儿子真聪明,连老爸都不能识破你的计策,要是你能把这股聪明的劲用在学习上,那清华、北大到时任你挑!”听了我的表扬,他还真认为自己聪明至极,读书学习的兴趣倍增,不管多难的题目,他都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掉,即使到了初中,相对较难的数理化,他都是越学越有劲,愈难愈钻,在刚刚揭晓的初中全国应用物理竞赛和全国化学竞赛中,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孩子玩电脑也应该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贪玩是孩子的共性,我的孩子迷恋电脑也是如痴如醉,打游戏、看动漫,不亦乐乎,眼看就要沉醉其中、难以自拔,我便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引导他在电脑上画画、制作幻灯片、查阅学习资料、搜索自己感兴趣的题目、阅读各类文章、积累名言警句。原来电脑不光能打游戏、看动漫,对自己的学习还有这么大的帮助、让枯燥的学习变得如此多姿多彩,于是他彻底改变了热爱电脑的初衷,把网络变成了自己学习的帮手,只要在知识上有困惑,立马从电脑上查阅,不仅如此,经过摸索,他还懂得了很多电脑知识,左邻右舍的电脑发生了故障,都请这个“小专家”,说来也怪,他三鼓捣两鼓捣,还真能解决一些问题。七、八年级时,他的语文老师不会用电脑,遇上需要制作简单课件,都是这个学生制作好,老师在课堂上用,搞得别班的老师、本班同学都羡慕不已。 好习惯受用一生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有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习惯的养成是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一天天慢慢积累起来的,家长要抓住契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妈妈在他读小学时曾在街道上摆过一年左右的书摊,星期天、假期里我常常带着孩子去帮忙,我刻意地多进一些适合于小学生阅读的名著少年读本、励志勤学的名人传记,并向他推荐这些陶冶情操的书籍,孩子看得很投入。良好的读书习惯也许就是从那时养成的,就是现在,在他寝室的床上、书桌上到处都摆有《特别关注》、《青年文摘》、四大名著等一些书刊。2007年暑假随我一起到北京旅游,我们专门跑到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返程时又在西客站巧遇名演员李奇,有幸让李奇签名留念,更让他读书兴趣倍增。 (何庆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