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长三角区域规划“落地”
定位:亚太地区国际门户
  新华社5月26日电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最新消息,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了长三角的区域战略定位和8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长三角将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多位政府人士和专家学者第一时间解读了这个规划已披露的“原则性内容”,认为“新意、亮点颇多”,其中改革创新和面向世界的定位这两个“制高点”,让人印象深刻。同时,把长三角规划与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区域规划联系起来作“整体观”,中国进入区域发展新阶段的战略脉络就十分清晰了。
  “中国经济的五分之一终于定位了”
    对于长三角规划的作用和意义,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长三角的经济在中国经济总量中占到20%左右,是国内其他任何区域都无法比拟的。长三角规划落地了,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五分之一终于定位了。“而且,这还不是单单数量上的意义,是国家总体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终于迈出去了”。
    此次批准的规划明确: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据上海市发改委人士说,长三角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7%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47.2%的进出口总额。
    在不少专家的眼中,长三角规划的落地,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版面”完成“拼接”的重要一步。从去年到现在,国家已陆续出台了10多个区域规划,中国将进入一个以区域为主要单位、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格局的发展新阶段,“这已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只有定位准才有“差异化政策引导”
    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最深印象是,相关部门得知规划获批的消息后,都想“尽快得到规划的详细文本”,认真解读和理解,充分吃透其中的亮点和含金量,以便更快更好地落实。
    上海市发改委地区处的负责人在电话中对记者说,规划的出台,对于长三角加强联动、推动进一步的合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据一些前后参与过规划编制过程的专家学者说,此次规划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核六带”等长三角区域发展布局上,改变过去比较“泛”的规划特征,更注重区域性优势资源的禀赋条件,对于沿太湖、沿杭州湾等不同地带都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只有定位准,才有差异化的政策引导。”郁鸿胜等专家说。此次规划中,有“比较丰富的笔墨”涉及区域经济制度的合作及框架。对于环保、资源等区域内公共性的问题,此次突出了协调性的政策,这些政策将由区域内各方共同制订、共同执行。政策引导将体现差异化,沿江、沿海、沿路、沿湾等条件、目标、定位不同的地带,土地、环保等不同的政策都将有差异化的“更为精准”的落实途径。
  从“国际坐标系”中体现开放性
    依据此次《规划》,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其“国际坐标系”是清晰可见的。相关专家说,长三角的示范、标志、标杆作用,说到底“应具备世界意义”,要成为一个“在全世界具有竞争力的地方”。
    据郁鸿胜等专家的研究,长三角号称世界第六城市群。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的城市群与世界城市群相比,落差还很大。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相比,美国的大纽约、五大湖等三大城市群占整个美国经济总量的67%,日本的大东京等三大城市群占整个日本经济总量的70%以上,而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只占整个中国经济总量的40%,其中,长三角占22%左右。在城市首位度方面,纽约占整个美国经济的22%以上,东京占整个日本经济的24%以上,而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上海仅占全国经济的5%。“大城市不凸起,中小城市上不来,城市群就没有竞争力”。此次长三角规划突出世界级城市群的定位,应该说很有针对性。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长三角区域规划“落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