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林鱼”撑起一方天
——广水长岭镇发展特色农业板块采访记
作者:宋俊超
夏日,走进广水市长岭镇,在316国道平林路段以西,土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生机盎然,长势正旺…… 长岭镇,是广水农业大镇,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做大农业特色? “把‘菜、林、鱼’做强,使特色农业更具特色。”长岭镇党委书记周峰信心百倍。 “菜篮子”满起来 在土滩铺、红寨等村,沿途河滩广阔,土壤松软、肥沃,适宜蔬菜种植,这里特产“平林萝卜”,皮薄且红,质细无渣,水分充足。 6月28日,红寨村村支书李学善正在和村民忙着议事,他说:“村里千余亩地,一年三茬,冬天种土豆,夏天种水稻,秋天种萝卜,亩均纯收入万余元。” 瞅准市民“菜篮子”,发展蔬菜经济,一直是长岭316国道边农业的发展方向,长岭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彭桥说,镇政府引导农民引进优良品种、科学种植、成立专业合作社。目前,农户种植的“韩国白玉春”萝卜,产量高,品质优,去年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亩产达5000公斤;高垄地膜保护种植的土豆,亩产2500公斤。同时,申报了无公害蔬菜,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蔬菜经纪人10余人。 “林经济”富起来 云台街、狮子山等村,山场广阔,雨量充沛,适宜经济林种植。 去年底,该镇引进金源林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在横山坡、狮子山、龙泉寺等村连片租赁荒山7000亩,种植速生泡桐28万株,泡桐套种木本金银花、瓜蒌等药材。同时,在云台街等村连片种植5000亩林果茶。在狮子山村,挖掘机挖出的一条条土坎上,栽植的河南兰考泡桐,长势良好。 下一步,该镇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3年内种植“泡桐、木本金银花、瓜蒌”3万亩,引导“集体+农户”发展油茶1万亩,形成集林业生产、木地板加工、药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林业产业化、旅游观光林,逐步实现荒山绿化向林业产业化发展,把“荒山包袱”变成“绿色银行”。 “鱼之歌”唱起来 徐家河水库水面大,流域广,河汊多,是天然的渔业养殖场。长岭镇农民郑永明等成立了永兴特种鱼养殖专业化合作社。 郑永明说,长岭养鱼已经从人放天养,转换到饲料、生物肥、围垦高密度科学养殖。目前,该镇有小型水面、围垦养殖业主500人,带动从业人员2000人,徐家河库鱼销售到四川、河南、安徽等地。 在养殖技术上,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大型培训,以省水产科研所、长江水产研究所和市水产局等单位为依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培训养鱼技术人员1000余人。 市场决定方向。目前,鱼市场需求的是“9+1”,即90%的特色鱼和10%的花鲢等一般品种鱼。刘诗佳、吕可斌、李金华等养殖大户的养殖水面达100亩以上,养殖的鲫鱼、翘嘴白鱼、鳊鱼、青鱼、鲈鱼等特色鱼已达到50%以上,养殖户成功转型,年收入从20万元增加到30万元左右。 板块农业的示范带动已成为长岭农业发展的风向标。该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尚忠说,下一步,该镇将瞄准市场,打造特色品牌农业,让农民早日奔上致富路。 (本报记者 宋俊超 通讯员 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