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叔”走红背后
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院士今年在毕业典礼上以 “根叔”的形象走红之后,在中国高校引起了一股“根叔”式演讲的旋风。继汕头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李嘉诚、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在学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官话渐少外,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也颇受关注。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而在北大举行的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周其凤更是引用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的歌词,表达自己对“鸟巢一代”毕业生的留恋,全场掌声雷动。 北大校长周其凤院士的一番演讲,引得台下师生和家长“热泪盈眶”。 他自称也是“80后”,将即将毕业的出生于1980年代末的毕业生称作 “80后末代”,他充分肯定“80后”的同时,演讲中也不乏当下时事热点和流行语。“我是1980年从国外回来报效祖国的,所以我也是‘80后’。”周其凤在演讲中为“80后”“平反”。社会上普遍认为“80后”的孩子娇气、浮躁、爱抱怨,但是经过2008年奥运会,他们出色的表现被誉为 “鸟巢一代”,汶川、玉树地震,同学们自发组织捐款、祈福,感动了社会各界。“根叔”们红了,还带来了一种思维——“大学校长要用心说话”。果然,从善如流者如云,“根叔式演讲”以前所未有的传染力传播到了许多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仿佛,从“根叔”红遍网络的那天始,梁漱溟先生笔下那个“老师关心学生”、“亦师亦友”的大学时代,又回归到了现实;似乎,我们身边的大学校长们开始关心起学生、并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了。“根叔”代表的是一种关爱精神,不是一个人的作秀,更不是在毕业典礼上罗列一些所谓的网络热词。大学生们渴望根叔,是渴望从校长到主任,从教授到讲师,从图书管理员到宿舍长,都能关心学生,做他们的人生导师。一时的网络风潮,只能表征些许大学校长有了些许回归,但距离真正的教书育人、关爱学生,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校长、中小学校长,会变成我们心中的“根叔”。 (王涛) |